首页 >> 学术研究 >> 军史研究
抗日战争史研究综述
2010-10-29 13:57:20
作者: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摘要:抗日战争的研究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2007年是抗日战争爆发七十周年,这一年的研究的成果尤为显著。从抗战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社会生活、外交活动以及侵华日军的罪行等七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这一领域的研究得以深入与发展。
    关键词:抗日战争;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K26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一118l(2009)0l—0060—ll
 
  抗日战争的研究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2007年是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这一年的研究的成果尤为显著,并呈如下趋势:在揭露日军侵略罪行的同时,更加注重国共双方在抗日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同时对民生问题也有一定的涉及。
  一 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
  抗战时期,国共双方为了积聚更多的社会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权建设。从发表的论文看,这一时期学术界更加注重对基层政权建设的研究。在国民政府的政权建设方面:魏文享通过对浙江农会组织的研究,认为抗战时期,浙江省西部地区的农会组织在国民党省党部及省级农会的督导下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成为沦陷区在基层政权散迁弱化后的重要组织动员基础。丰箫以浙江省海宁县长安镇为个案,考察了国民党如何控制乡村政权。他认为,在乡村政权中“国民党县党部通过非组织形式控制乡镇新官绅,插手乡镇事务,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乡村社会的领导权”。但是国民党“基层组织的薄弱特征决定了国民党在控制乡村社会的同时,无法利用行政手段从根本上削弱地方权威的影响和地位”。政权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延揽人才。抗战时期为了招揽更多的人才为政府服务,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肖如平对国民政府的选拔官员的制度进行了探究,指出抗日战争时期,考试院在变通考试原则与考试方法,降低考试要求与录取标准的同时,继续推广高等文官考试制度。他认为这种变通“为各机关输送了一定数量的中下级公务人员,成为政府选拔公务员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官员的监督同样纳入了研究者的视野,例如黄小彤对贪污案审理权的转移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并指出虽然司法机关最终获得审判权,但是司法机关“实际上并未真正的掌控对贪污案的审理权,由于军权和行政权坐大,贪污案审理权的归属依旧是个问题”。
  一些研究者还对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孙树青、李丽斌在研究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后,认为抗日根据地人民通过对政权和参议会的选举和监督,以及通过加强基层建设、实行三三制和精兵简政等原则和政策,创造性地推进了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同类研究中比较重要的还有褚永红、郑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述评》以及黄会奇的《三三制的实施及其完善》等等。另外,李金龙、王宝元则探究了陕甘宁边区的行政区划制度,他们认为陕甘宁地区“根据战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了行政区划,确立了“三级两辅”行政区划层级结构”,“不仅确保了抗日民主政权的稳定与发展”,而且“促进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国共双方的政策不同所引发的社会效果同样存在着差异。一些研究者从民众的反应这一视角来审视双方政策在民众中的吸引力。如程美东、胡尚元通过知识分子在抗战时期的转变来分析中共政策对他们的影响。他们认为,抗战爆发后,“知识分子对中共疏离的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甚至传统的乡绅知识分子在中共放弃阶级斗争和坚决抗日的双重政策感召下,也积极地向共产党靠拢。王强则在探讨了国民政府的政策后,认为国民党政府制定的对日政策“不仅未凸现出对所有阶级的超越性,反而凸现出大地方大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与其全社会的‘正式代表’身份不相符合”,因而受到公众舆论的猛烈抨击。

|<< << < 1 2 3 4 5 6 7 8 9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抗日战争研究若干新观点述评
·下一篇:笔谈“抗日战争与中日关系史研究”
·陈艾: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肖裕声少将到猴场会议纪念馆指导工作(图)
·特稿: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肖裕声少将到猴场会议纪念馆指导工作(图)
·隆鸿昊:从太原会战看抗战初级国共军事合作
·八路军追饷记
·浅析八路军文化的基本特征
·影响深远的《滕杨方案》
·魏国英:论朱德在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役中的战略决策和指挥艺术
·欧阳淞:中流砥柱 坚强核心
·争论八:抗日战争究竟是八年还是十四年?
·争论七:中国政府为何会放弃日本的战争赔偿?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版权所有 2010 八路太行纪念馆
技术支持: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邮箱:bljl-001@163.com
电话:0355-6437583(办公室)、传真:0355-6438666(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