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路史话 >> 回忆史料
江一真:忆柯棣华
2011-03-30 13:53:41
作者:本站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1942 年12 月8 日晚,我刚刚离开学校教务处,一位同志从身后赶来,气喘吁吁地说:“校长,柯棣华院长又犯病啦!"

  我的心猛地一沉,自从1941 年6 月后,柯棣华同志的癫痫病时有发作。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特意将一块毛巾裁成两半,随身携带,以备他犯病时能及时塞垫在他的嘴里,免得他咬破舌头。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下意识地将手伸进裤兜,掏出这半块毛巾,赶紧向他的住处奔去。

  推开柯棣华居住的那间低矮的农舍的木门,我看到了躺在炕上的柯棣华。他黝黑的脸雇显得焦黄.嘴角上挂着白沫和血丝。他的妻子郭庆兰正在用一块湿毛巾为他擦拭。见我进来,他强支撑着要坐起来,我急忙将他按住,问他:“怎么样了?”他躺下去,不无歉意地向我笑笑,吃力地说:“没关系,你休息去吧!”话音刚落,他的病再次发作,颈项骤然强直,全身剧烈抽搐先是间隔1 小时抽搐10 分钟,以后每隔巧分钟抽搐l 次.我们全力进行抢救,当时可能采取的措施都用上了,可都未奏效。12 月9 日凌晨6 时10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印度人民的优秀儿子、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中国共产党党员柯棣华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年仅32 岁。他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印友好的祟高事业。

  寒风在华北的原野上呼啸。人们有的放声痛哭,有的低声抽咽。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用那半块白毛巾最后一次擦去他嘴角的白沫和血迹,不禁泪如泉涌。

  (一)

  柯棣华本名德瓦纳特· 桑塔拉姆柯棣尼柯棣华,是他到中国后新起的名字他1910 年10 月生于印度。1937 年底,印度国民大会派遣医疗队援华抗日,1938 年9 月,他随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次年1 月到延安。在延安,柯棣华曾参与治疗周恩来同志的臂伤。

  我第l 次见到柯棣华,是在1940 年6 月中旬当时我是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校长。一天上午,军区卫生部电话通知说: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柯棣华和巴苏华已经到了第3 军分区。要我接他们到白求恩卫生学校和学校附属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工作。放下话筒,我情不自禁地喊出声来:“好啦!他们终于来啦!"

  还是白求恩大夫在世的时候,我们就议论过柯棣华到前线来的事。1939 年8 月,白求恩准备回加拿大和美国募捐,谁来接替他的工作呢?他告诉我,他已经写信给中共中央军委,建议派印度援华医疗队的一两位大大来帮助工作。可能是马海德大夫向他介绍了一些清况,言谈中,我发现他对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情况很熟悉。他说,他希望能派柯棣华来,柯棣华年轻,能比他这个老头子发挥更大的作用。白求恩甚至兴致勃勃地说到他第2 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回来后,和柯棣华共事的计划遗憾的是这两位国际主义战士连一次面也没有见上,白求恩就在这一年11 月离开了人世,柯棣华能看到的只有以白求恩命名的学校和医院以及白求恩的墓了。

  白求恩大夫逝世不几天,有消息说柯棣华他们已经离开延安到前线来了。我和同志们翘首以待,只盼着他哪一天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现在好了,一下子就来了两个,我心里的高兴劲就别提了。

  我扔下话筒,召集同志们立即出发,去3 军分区司令部接他们。时令己届夏至,虽说山里的夏天来得晚,可唐河岸边刮来的南风,吹得人身上暖洋洋的.不知是心急还是天热,同志们一个个解下腰带,敞开领口。我们没走多远,一队人马迎面走来,其中正有柯棣华和巴苏华。原来,他俩也是急不可待地要到我们这里来的。我仔细打量他俩,说实话,他俩可不如白求恩的一堂仪表:高大、潇洒,象诗人兼骑士。他俩个子不高,面色黝黑,外加副憨厚谦恭的神态,倒象是我的福建同乡。尽管天气热,他俩的衣着却很整齐,连腰间的皮带也没解下来。

  就在我端祥他们的时候,发现柯棣华脸上略有倦意.他和巴苏华从延安辗转来到晋察冀边区,足足走了半年有余,显然是劳累了。我这样想,也就没问他有什么不舒服,只是安排他们到村子中间的一户老乡家住下来。柯棣华问我分配他们做什么工作,我摆摆手,意思是让他们休息几天再说。他嘴唇动了动,但终于没再说什么看他俩用热水洗过脚,我才离开。回去的路上我暗想,他俩还是好说话,不象白求恩那样翠。假使今天是白求恩让我安排工作我不照办。他一准得和我吵起来。

  在我们起初共事的一些日子里,我更认为我对柯棣华的第一个印象准确无误我当时虽是校长,但要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到医院的工作上,特别是大手术,要亲自动手。柯棣华到来后,我就想拉他做帮手。他听我说了这个意思,高兴得眼睛都亮了。第2 天,我来到手术室,发现他已洗好手等在那里。他到底是受过高等教育,基础好,又在延安我军医院工作过一段时间,所以很快便适应了我们的情况。手术做得干净、漂亮,不过他处处谨慎,遇到截肢或摘除脏器一类手术,从不单独处理,要和我们反复商量。有时我讲了处理意见,他又要刨根究底追间理由。他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使我高兴,可他那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又使我狼狈。我这个只上过红军卫生学校的人,被他问得兜出了全部家底。

  l 个多月后,我发现他的脸色还是不好。一天手术结束,他突然弯腰蹲在地下。我赶快扶他躺在一张诊断床上,问他有什么不舒服,他不肯说以后我又追问,他才告诉我说,他下腹痛,伴有饥饿感,大便时曾排出过几节绦虫感染L绦虫病可太糟糕了,我不由得为他担心。

  他或许看出了我的心情,若无其事地说:“没有关系,我已经喝了一些煎石榴根水,看看效果吧。”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贺庆积:邵家庄伏击战
·下一篇:王振祥:红色铁骑下太行
·故居馆工作人员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学习
·陈龙狮、田悦慧:祝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解员连小敏同志荣获“首届全国红色旅游故事大
·特稿:祝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解员连小敏同志荣获“首届全国红色旅游故事大赛”的二等
·论博物馆的公共安全和应急机制建设——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为例
·八路军纪念馆建筑精神的表达与实践
·太行民兵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试论革命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
·军号在抗战中特殊意义——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藏品为个案的研究
·近代中国“万国牌”枪械溯源
·2015年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方案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版权所有 2010 八路太行纪念馆
技术支持: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邮箱:bljl-001@163.com
电话:0355-6437583(办公室)、传真:0355-6438666(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