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丰红色联播
何香凝粤东脱险记(图)
2021-11-03 10:41:56
作者:叶良方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何香凝(1878-1972),号双清楼主。她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的革命伴侣,也是近代杰出画家、作家,著有《双清文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主席等职务。

    1942年香港沦陷后,何香凝在中共南方局和海陆丰中心县委的抢救护送下,从香港乘船逃亡到海陆丰的一段经历,给她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一、海上遇险,地下党排忧解难

    1942年1月4日,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谢一超,接受了“抢救香港著名民主文化人士”的特殊任务,专责护送何香凝婆媳与柳亚子父女,从海路乘船到其家乡海丰县隐蔽,侍机转往西南大后方。1月15日,地下党组织派港九独立大队短枪队,护送何香凝等到西贡下船。这艘机船由于被日军拆除了机器,只能依靠两张布帆借风力行驶,因海上没有一丝风,在香港海面上漂荡了七天七夜。正当船上淡水和粮食告罄之际,船主就下船到岸上去取淡水。在途中碰到了东江游击队,听说是廖仲恺夫人,游击队领导给何香凝写了一封表示敬意的信,并送来了煮熟的鸡蛋和牛奶,指明是送给廖夫人的。并送来了路上的食粮,装足了淡水,才能摆脱险境,扬帆驰向海丰。及至大鹏湾海面时,又突遇海贼截劫。危难之际谢一超挺身而出,与之周旋后始得脱难。何老太感慨万端,赋《香港沦陷回粤东途中感怀》。其直抒胸臆,视死如归的精神跃然纸上云:“水尽粮空渡海丰,敢将勇气抗时穷,时穷见节吾侪责,即死还留后世风。”柳亚子对何香凝在海上漂流过程中,置生死于度外,意志坚定的表现十分佩服。特地在《流亡杂诗》中赞扬说:“一姥南天顾命身,千魔万怪敢相撄。劫余仍遗同舟济,揽辔中原共死生。”并在诗后注解道:“自长洲岛乘帆船渡海丰之马宫,七昼夜未达,风浪倾侧殊甚,余谓垢儿终将并命矣。南海波涛,誓追张陆……”又注云:“舟中粮水俱尽,忽值游击队巡逻小艇闻廖夫人在,乃得救济。并赠鱼鸡乳粉,余惟优游伴食,深以为恧(愧)。”

    二、动员抗日,一石激起千层浪

    历尽艰险后,何香凝等终于在海丰县马宫白沙浮登陆。当晚,就在当地中共地下党员的迎接下,抵达红草新村住进杨成兴大院。据时任海陆丰中心县委书记的谢创回忆,何老太在新村呆了五天,初到海丰穷乡僻壤,她很不习惯,尤其见到当时中共地下党员的生活很困难,不愿因自己而加重中共党员的负担。向谢创提出:要写封亲笔信去县城银行取款。谢创担心此举会暴露地下党组织的据点,更重要的是担心她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一开始并不同意何的做法。但何老太坚持自己的想法,说国民党不敢对她下毒手。中共海丰县委通过研究,认为不应该拒绝她的要求。但要求何香凝住到“白皮红心”的乡公所。何香凝善意地接受了中共的安排,住进了乡公所。第二天,派乡公所的所丁给海丰县银行送去了何的亲笔信。该行长一见信,立即付给法币五百元,并马上向国民党海丰县党部报告。翌日,她与柳亚子、柳无垢父女分袂告别后,在谢一超的保护下,转乘渔船到汕尾中山码头登岸,然后坐车直抵海城。因何香凝是现任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党驻海丰保安二团团长丁龙启,获悉何老太身份后,连忙请她住进自己的公馆干园(朱厝祖祠)里。由于其儿媳经普椿不愿公开身份,则住进海城东门头春利旅店,由中共地下党员袁复等暗中保护。中共海丰县委为了何香凝的安全,特别交给国民党县府的秘密党员一个特殊任务,每日向县委报告何的情况和国民党对何的态度和动向。在海丰县城,何老太太时刻不忘抗日救亡,借国民党海丰当局在东仓埔(即红场)召开的“庆祝何香凝委员脱险”的欢迎大会,向民众讲演,宣传共同抗日的革命道理;中共地下组织动员群众近三千人积极参加,以行动表示对何的欢迎。在海丰县城,何老太还深入到附近的廖姓小汾村召集农民,鼓动合作抗日,公开批评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引起了当局的极度不安。因此匆忙把她送走。临别,何老太挥毫画了“威震群峦”的老虎图,送给暗中保护自己一家的地下党员袁复(注5)。 

    翌日,何老太鉴于国民党海丰当局对她持敷衍的态度,于是决定北上螺溪乡。一行途经公平墟时,国民党海陆联防守备总队长钟超武闻知,特地召集省立水产学校师生,在关爷宫戏台上主持欢迎仪式。何老太向全校师生发表了抗日演说,再次批评了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的态度。演说时她神情激昂、大义凛然,使得钟超武等颇为尴尬。于是,何老太在戏台上当场挥笔作画,募捐抗日经费。在她的影响下,水产校的学生们抗日情绪高涨,会后即上街演出抗日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打回老家去》等,并下乡游行唱《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等抗战歌曲,引起了当地民众的轰动。当晚,何老太住在县参议员黄菊虎家里,赠“凌霜怒放”菊花图一幅给黄,暗喻他要有菊花般凌霜的民族气节。

    三、怒斥贪官,挥笔疾书爱国志

    翌日,在谢一超等人的护送下,何老太坐轿抵达陆丰县螺溪乡,时任江南公司总经理的刘焕文,特地将她接到下属叶振寰家里“福泰楼”里小住了几天。当地知名人士闻讯纷纷登门拜访,何老太以慈祥亲切、平易近人的态度,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者,向他们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当她得悉日本飞机两次轰炸河田镇,以及日军进犯碣石、东海、大安等地抢掠杀戮的罪行时,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座谈中,了解到从香港运到汕尾上岸的外援抗日物资,转运到内地途中被国民党官员巧取豪夺、贪为私有的腐败行为时,痛心疾首地说道:“如此官吏,何以言抗战?”螺溪小学教师叶灼文,在座念了一首当地老秀才罗公度所作的《旗头嶂竹枝词》:“旗头嶂上路迢迢,挑担人家做早朝。闹得奴奴眠不得,我郎何苦学肩挑。”何老太听后赞许地说:“词写得朴实,有地方生活气息,情感丰富。”

    在螺溪小住期间,何老太太的饮食起居,受到叶振寰夫妇无微不至的照顾。为保证老人的安全,以及具有安静的休息环境,安排她住在后厅较清静的房间里。何老太看到房东六岁的儿子水生有绘画天资,热心辅导他学画,讲授绘画常识。与其相处得非常融洽,犹如一家。临别,何老太深情地对振寰夫妇说:“谢谢你们,这几天是我们离开香港过得最舒适的日子。”并泼墨写了“努力卫国”四个大字横幅,赠送给螺溪乡政府,同时画了一幅“傲雪寒梅”工笔画送给叶振寰,以及画“梅兰菊竹”四条屏赠给来访的叶灼之。之后,坐上江南公司为她安排的一乘小轿离开螺溪,在两名便衣沿途持枪护送下,经五华、兴宁最后顺利到达桂林(注6)。

    后来,经过生死劫难的两位革命老人,再次在桂林见了面,均以诗词记载了这次脱险经历,表达了他们对海陆丰人民的感激之情。何香凝作《香港沦陷后赴桂林有感》曰:“万里飘零意志坚,怕为俘虏辱当年。河山不复宁头断,逆水舟行勇向前。”作为南社领袖的柳亚子,对这次艰难的长途跋涉也有诗曰:“亡命难忘海陆丰,猖狂阮籍哭途穷。南天浪迹经年惯,醇酒清游醉乃公。”1948年,袁复在香港受到柳亚子先生的接见,询问海丰诸友近况。得悉谢一超已逝,柳先生感慨万千,挥笔题下《一月十八日海丰旧友袁嘉猷过访有作》,并有序曰:“海丰为彭湃先烈圣地,颇多慷慨慕义之士,太平洋战争起,余自香港避险来其地,谢一超兄实芦中人,顷已溘逝,闻于孤寡无依,怅甚!丕猷(袁复)为护送余由海丰达兴宁三人之一,钟娘永则日中墟之东道主也,亚子并记。”。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彭湃三兄弟 曾到我家来——“左联”作家李春鍏生前撰文忆彭湃(组图)
·下一篇:庄岐洲回忆——海丰大安峒 这些不能忘记的村庄(组图)
·追忆红色医生苏家麒(组图)
·徐向前在海陆丰的艰苦岁月(组图)
·海丰埔仔洞红色文化广场建成启用(图)
·一尊巾帼英雄雕像(组图)
·海丰红色圣地感怀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探索——基于海丰农民运动的思考
·共产国际电文显示:彭湃1921年入党(图)
·迎接二十大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组图)
·海丰县委书记看望东纵老战士(图)
·“八一”双拥 夏日芬芳(组图)
海丰红宫红场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丰红宫红场”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海丰红宫红场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海丰红宫红场”。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