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红网联合制作
首页 > 学术研究
 
 
发挥教育基地作用 强化周恩来精神宣传
2010-04-20 11:19:29
作者: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 张谨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周恩来是全党楷模,也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周恩来纪念景区是传播周恩来精神的重要基地,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理想场所。近几年来,我们以弘扬和践行周恩来精神为己任,以加强青少年教育为重点,彰显资源优势,强化育人功能,在配合学校教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了应有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景区先后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江苏省文博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风景区、淮安市五一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打造精品,构建一流的宣传窗口

    1、抢抓机遇,优化景观

    在红色景区的诸多元素中,遗址、旧址、外场景等给观众以直接的感官吸引,好的景观让人赏心悦目,可以说革命纪念地的景观环境对于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于增强青少年的参观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景观美化方面,我们紧紧抓住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的有利时机,从改善景观环境、完善服务功能的实际出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策划,积极争取资金,新上环境整治和改扩建项目,使景区环境得到了极大改观。周恩来纪念馆投入五千余万元资金,拆除了周边杂乱的民居,兴建公共绿地和园林景点,改造纪念景区主入口,新建了陈列馆,增建了西花苑碑园(展出周总理诗词碑刻),更新道路、绿化。故居进行了自1979年开放以来的第一次整体维修,同时实施周恩来故居环境整治工程,迁移了小商品市场,复原了影壁和文渠、小码头,恢复了驸马巷、曲巷清末时的风貌。童年读书处也对旧址房屋进行了全面修缮,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见证伟人成长的百年腊梅进行了精心培护,使其枝繁叶茂,芳香诱人。

    2、凸现主题,扩充展览

    以展览陈列为主要内容的纪念馆是红色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显示“红色”、突出“红色”的亮点和焦点,是红色旅游净化灵魂、追忆历史、启迪后人等功能实现的直接载体和主要场地。展览陈列通过图片、文字、文物、讲解、游客互动、现代化技术演示等形式,吸引人们的视觉、触觉、听觉,由外入内渗透到人的灵魂,激发人们内在的思考与冲动。首先,我们把常规的基本陈列作为重中之重,精心完成了《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展览工程。纪念馆一直以建筑闻名,但展览陈列一直是弱项,空间局促,展览内容简单、陈列手法单一。2008年,我们在纪念馆的中心部位新建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在中宣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以及省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陈展内容和形式进行了精心谋划和设计。流畅的展线、醒目的标题、经典的照片、珍贵的文物、独特的艺术场景和丰富的历史资料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了伟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基地功能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我们还根据宣传需要,每年都在景区不适时机地举办3至4次特色鲜明的专题展览。其中,《周恩来和邓颖超》文物图片展、《大鸾——周恩来在故乡的12年》版画展、《永远怀念人民的好总理——杜修贤摄影作品展》、《永远的怀念——纪念周恩来专题邮票展》、《周恩来纪念地馆藏书画精品展》和《少年周恩来学习的故事》绘画展,都在景区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3、广辟渠道,丰富馆藏

    征集革命文物史料,是革命纪念地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条件。只有广泛征集革命文物史料,努力丰富展示内容,才能使教育基地真正做到言之有物、有案可稽,使宣传具有可信度和震撼力。近年来,我们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排关系、理线索,南下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周恩来著作1962年——1972年出版简述
·下一篇:无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纪念地宣讲(组图)
·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初审结束(组图)
·管理局在全市公务员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
·立足5A 谋篇布局——管理局召开5A创建工作汇报暨义务监督员座谈会(组图)
·纪念周恩来总理珍品展在东京举行
·关于举行周恩来纪念地2015年度文化业务考试的通知
·日本友好访问团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图)
·管理局赴京征求纪念周恩来逝世40周年活动意见(组图)
·纪念馆宣讲团在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宣讲(图)
·徐晓佳:周恩来红军小学开展“沿着周爷爷足迹前进”主题教育活动暨新队员入队仪式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版权所有 2007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技术支持:中国红色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