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领袖故事>>正文
眼科专家唐由之眼里的毛泽东:看似平凡却伟大
2009-03-15 00:29:48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王梦悦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后来,唐由之说过这样一些话:“中央决定由我来给主席做手术,我特别激动。这时候还给了我另一个任务,就是要为主席讲解白内障是怎么回事,药物治疗是否有效,为什么必须手术治疗,西医怎么做,中医怎么做。我当时感觉主席是不太愿意接受这个手术的,别人也告诉我,主席对医生的话是10句只相信3句。而且主席这个人很健旺,也很自强,就是感冒发烧了,也常常去锻炼,提倡在大雨底下淋雨,主张动员自己身体内的抵抗力来克服病痛。主席也知道,医生对他肯定会无微不至照顾的,是三分病也要说它个五六分、七八分。但他不想因为治病而影响工作。主席眼睛虽看不见但照常工作。有一次我在他的房间里看到一个手表,是最老式的,好像是上海表。他说‘我不用手表,也用不着,我要想知道时间就问你们,你们会告诉我的。’那时候我天天去看他,给他讲解病情,他不但不拒绝,还总是耐心地听。”

    手术获得了成功

  在唐由之行医的一生中,他觉得毛泽东是一位性格最特殊的病人。

  普通的病人在手术前总是追着问医生效果会如何?有无并发症等,而毛泽东从来不问。

  让唐由之没想到的是,虽然因为白内障已经有一年多看不到东西了,但是最终说服毛泽东接受手术却仍然不那么简单。最后唐由之说服毛泽东初步同意,是因为他动用了两句唐诗。唐由之跟毛泽东说,盒中空燃决明丸,就是有了病吃中医的药丸;金针一拨日大空,白内障经针一拨当然就豁然开朗了。连唐诗里都有这个说法,毛泽东因此就同意了。

  唐由之把手术室设在毛泽东的书房。手术前,他让人把从苏州和上海定制的手术器械全部搬到了这里。可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毛泽东仍没有发话。1975年7月23日这天,大家一直等到了晚上11点多。

  唐由之后来回忆说,“这一天大家都很紧张,怎么主席还不发话啊,到底今天做不做?我们大家都等着,一直等到晚上11点。大家知道我与主席接触多,比较熟悉,便说还是请唐大夫进去问问主席吧。我轻轻走进屋里,看到主席半躺着,像是刚睡醒(主席的生活不分昼夜,醒了就工作,累了就睡觉,饿了就吃饭)。于是我对他说,‘主席,我们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您看做不做啊?’主席侧过头来说,‘你们都准备好了?’我说,‘准备好了。’他说,‘你准备当中有问题吗?’我说,‘有些问题。就是准备中间我给您冲洗泪道的时候看您在沙发上动了一动,我知道我没有麻醉好,您可能有些疼了。’他一听抬起手哈哈笑了,像‘文革’期间在天安门向红卫兵招手一样,说道‘做!’各就各位之后,张玉凤和我便把主席搀出来了,这时候我看到周总理、邓小平已经在手术室门口等着了。我要向周总理汇报,周总理说不要了,你看好主席就行了。我搀着主席走到手术室,一边走主席一边问,‘唐大夫,手术室内你都准备好了?’我说,‘我都准备好了。’他又问,‘你音乐准备了没有?’我说,‘主席我没有想到,我没准备。’他当时就笑嘻嘻地说,‘张玉凤你去放《满江红》的弹词吧!’”

  “球后麻醉做好了,心脏监护等也都准备妥,我便开始给主席做手术。手术很顺利,大概只有四五分钟就做完了。我用纱布包扎好后对主席说,‘主席,手术已经完成了。’主席说,‘那么快?我还当你没做呢。’这是我唯一听着音乐做的一次手术,虽然耳边响着音乐,但一句《满江红》也没有听见。手术完毕,心脏病专家过来跟我说,‘祝贺你手术成功,我没想到主席的心跳一点没改变。’我当时就想,主席是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人,在大江、大海、战争年代都挺过来了,这一点手术对他来讲真是‘胜似闲庭信步’,根本无所谓。所以我更感觉到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唐由之说。


    毛主席与医生发生了“冲突”

  手术结束时已经是7月24日凌晨。毛泽东进卧室休息去了,唐由之就守在毛泽东卧室的门外。刚过了一个小时,毛泽东突然醒了,并为唐由之写下了一首诗。

  唐由之说:“看见主席醒了,嘴里边还说着些什么,我听不懂就问他,‘主席您哪儿不舒服啊?’主席说,‘叫张玉凤拿一支笔、一张纸过来。’我当时还以为他要写自己眼睛的情况呢,而他提笔写的却是一首诗,诗中写道,‘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因为我的名字叫唐由之,这一首诗里边有‘由之’,所以他念了这一首诗。下面一句是,‘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他告诉我,这是鲁迅悼念杨杏佛的一首诗。杨杏佛是进步人士,后来被国民党暗杀了。我的名字叫由之,因此他联想到这个。我说‘主席,送给我吧。’主席说‘好,我给你签一个字。’签完字,他还叫张玉凤到书架上拿来鲁迅的原作给我看,书放在哪个书架上,是第几章,他记得很清楚,所以张玉凤一下子就翻到了这首诗。我当时心里暗暗说,主席的记忆这么好,真了不起。”

  唐由之没想到,更大的考验在术后。手术后第三天,唐由之要给毛泽东换药。通过这一段时间对毛泽东生活和工作习惯的观察和了解,唐由之猜想,毛泽东一旦发现自己能看清东西了,就肯定不会再让包上纱布。所以他事先叮嘱其他医护人员,千万不要给毛泽东拿镜子。没想到,因为这件事,毛泽东和他发生了冲突,并把所有的大夫都赶了出去。唐由之说:

  “我给他打开纱布换药,点好药后问他,‘主席您看见了吗?’大概是隔1米左右,我伸出手指试着让他看并问是几个,他说都看见了。我要给他把眼睛再包起来,可他不同意,说:‘我已经好了。’我说,‘没有好,主席,你的切口还没有长好呢,还要包起来。’他说,‘我都好了,看得清清楚楚,眼睛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我接着又说‘不行啊,等切口愈合后才可以和外界的空气接触,否则眼睛容易感染啊。’主席仍不同意包,我一定要包,最后主席做了一个他特有的动作,把手一甩,说得好听一点是请你们走开,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让你们滚蛋。”

  “这么一来别人都走掉了,惟独我还站在他面前。主席睁开眼问道,‘你怎么不走啊?’我说我不能走,今天我是医生您是病人,你得听我的。我们争执了好长时间,最后采取折中的办法,让他戴上了一副特制的眼镜。这是我请人用塑料做的一个眼镜,有一个套子,中间有一块11度的玻璃,罩在他的左眼上,这样左眼既能看得见,手又碰不着,东西还不会掉进去。”

  为避免可能引起的感染,随后的几个月里唐由之一直密切照顾着毛泽东的饮食起居。对于领袖的晚年日常生活,他看得无比真切。他发现毛泽东的饮食很简单,并不像外面传言的那样每天都吃红烧肉。毛泽东晚年除患有白内障外,腿也有病,站不起来,更不能走路。1973年党的十大闭幕时,代表们全体起立热烈鼓掌欢送毛泽东离开会场,可毛泽东不能走,怎么办?这时周恩来机智地说,主席要目送大家离开,毛泽东也说,你们不走我也不走。这才避免了尴尬。

  唐由之说:“主席睡的是木板双人床。床头底下垫着木头,床头高,床脚低,硬的。我想这是因为他的肺有问题,稍微倾斜,痰液不容易堵在喉咙。床单都是补过的,双人床上一半是搁书的,那个书搁得很高,高高低低的好像是睡着一个人。床角的右边还摆放着一台电视机,唯一的一台进口电器,但是他那时已经看不起来了。他吃饭时我去过三四次,那时候他已不吃红烧肉了,爱吃清蒸武昌鱼的尾巴,外加一小碗青菜和白切肉,再弄一碗酱油、一点香油,还有一点辣椒酱,蘸一蘸就这么吃了,几乎天天如此。有时是张玉凤喂他吃,武昌鱼尾巴刺多,张玉凤就把刺拿掉,然后用勺把鱼肉同鱼汤、米饭一并喂到主席嘴里。有一次我去看他,主席耳朵很灵,立即问谁来了,张玉凤说是唐大夫来了。主席有趣地问,又来看我吃饭了。我说,是,我来看您吃饭。他问我你爱吃辣椒吗?我说不太爱吃。他说‘不吃辣椒不革命,张玉凤,给他吃一块辣椒。’这时,张玉凤便把主席的筷子拿过来,夹一筷子辣椒酱,说主席请你吃你就得吃,说着便放到了我的嘴里。这一口辣椒真厉害,我一直记忆犹新。”

  在离开中南海时,医疗组的同志要求跟毛泽东合个影,毛泽东于是被请到了中间。他笑着说自己这下子成了老太爷,并高兴地说,请唐由之来年再来给他做另一只眼睛。后来唐由之被派往朝鲜为金日成主席治疗眼睛。没想到到了第二年,唐由之还没来得及给毛泽东做手术,毛泽东就去世了。这成了唐由之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中国艺术的超级"发烧友" 唱片送广播电台
·下一篇:访毛泽东机要秘书谢静宜:揭秘主席不乘飞机真实原因
·特稿:伟大的毛泽东到底伟大在哪里
·舒国康、竹枝强:感悟毛泽东思想之八
·特稿:感悟毛泽东思想之八
·特稿:庆祝中国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开通十六周年
·骆义飚:主席长征黔东南——简述毛泽东及中央红军军委纵队经过黔东南(组图)
·特稿:主席长征黔东南——简述毛泽东及中央红军军委纵队经过黔东南(组图)
·舒国康、竹枝强:感悟毛泽东思想之七
·特稿:感悟毛泽东思想之七
·1935年10月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鉴赏
·姚老庚:1935年10月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鉴赏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纪念我的小叔叔俞慕耕烈士壮烈牺牲70周年(组图)
特稿:长征之歌
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田竞: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特稿: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田竞: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特稿: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王久龙:浪淘沙·八角楼
特稿:浪淘沙·八角楼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