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两人分外激动。王统照含泪紧握着陈毅的双手,一时说不出话来。陈毅说:“剑三,今天咱们重逢泉城,我请你一同观赏这个古城的风光吧?”两人同乘一车。陈毅兴致盎然地吟诵:“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王统照同样也用历代文人描绘济南的名句和道:“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两人时而高声谈论诗词,时而又沉浸在对当年友谊的深深回忆之中。这一天,泉城晴空万里,趵突泉水分外晶莹透彻,千佛山的苍松翠柏愈发郁郁葱葱,大明湖天光云影,荷盖相连。他们走马观花地观赏了名山美湖之后,乘车驶向济南市区东南方十五公里的龙洞。元代文人张养浩曾称它为“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相传大禹曾登临此山镇服龙神,所以叫“龙洞”。至今这里还留着“峭壁孤悬万仞青,奇岈古洞带龙腥”的诗句,残存着千年古刹的旧址。两人穿过芳草如茵、茂树环合的山路,走进“势如垂天云、清芬无限意”的龙洞时,兴致勃发,共读那棵古老银杏树下的宋代元丰碑。陈毅深情地对王统照说:“山东古典文物很丰富,齐鲁大地还是历史上有名的古战场。这里出过许多名人,孔子、孟子、管仲、晏婴、刘勰、李清照、辛弃疾、孔尚任、蒲松龄……还有东汉末年的教育家郑玄……你们要发扬这历史传统,在这块培育古代英才的土地上,继续为社会主义培育英才呵!”他鼓励年近花甲的王统照,在祖国的大好春光里,再拿出新的著述回报人民。
这次泉城重逢令王统照感慨万千,回来以后,他意犹未尽,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写下了《赠陈毅同志》诗四首:
海岱功成战绩陈,妇孺一例识将军。谁知胜算指挥者,曾是当年文会人。
卅年重见鬓苍然,锻炼羡君似铁坚。踏遍齐鲁淮海土,为民驱荡靖尘烟。
藤荫水榭袅茶烟,忧国深谈俱少年。愧我别来虚岁月,有何著述报人间。
明湖柳影望毵毵,半日山游兴味酣。好摅胸怀同努力,饮君佳语胜醇甘。
可惜的是,这四首诗一直放在作者的案头,生前没有寄送陈毅。1957年王统照先生逝世之后,他的家人将先生遗物三件赠给诗人臧克家作为永久纪念,其中之一就是用彩笺楷体字写的这《赠陈毅同志》诗四首。那时,臧克家在《诗刊》工作,于是在1958年2月号的《诗刊》上发表了这四首诗,并把王的彩笺题诗手稿送给了陈毅。
陈毅对王统照先生的逝世,不胜悼惜。他在1958年4月12日写了《剑三今何在?》一诗,倾诉他们之间的情谊和交往,高度评价了挚友王统照的人品和文品。
剑三今何在?墓木将拱草深盖。四十年来风云急,书生本色能自爱。
剑三今何在?忆昔北京共文会。君说文艺为人生,我说革命无例外。
剑三今何在?爱国篇章寄深慨。一叶童心我喜读,评君雕琢君不怪。
剑三今何在?济南重逢喜望外。龙洞共读元丰碑,越南大捷祝酒再。
剑三今何在?文学史上占席位。只以点滴献人民,莫言全能永不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