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和新华社的国际参考报道 |
2008-04-10 16:55:13 |
来源:文汇报 |
作者:新华社原参编部主任 张辛民 |
浏览次数: |
|
|
|
|
毛泽东说:“我之所以懂一点国际知识,靠的就是每天两本《参考资料》。”
毛泽东对国际形势作出的三回不同评估,新华社的参考报道在其中起了作用是毫无疑问的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最高领导层决定出兵援朝,但什么时候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呢?一直等到外国通讯社报道了在朝鲜发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才正式宣布。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什么时候向世界宣布?一直等到外国通讯社报道瑞典地震台测出中国西北地区有震感,周恩来才在人民大会堂的一个集会上正式宣布。这一天,新华社社长吴冷西就守在收讯机旁看收到的外电,副社长朱穆之成了通讯员,负责传递有关信息。
这两个故事说的都是新闻宣布的时机,也算是一种小的具体的决策。这种靠单条信息决策的事例还有一些,但毕竟不是很多。
就决策形成的过程说,参考报道引起毛泽东的第一反应就是对国际形势作出评估。从新中国成立到毛泽东去世,我们知道毛泽东曾经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至少作出过三回不同评估。
第一回评估,大约是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毛泽东认为全世界总体上是“东风压倒西风”,全世界人民的主要敌人是美帝国主义,而“美帝国主义既是真老虎,也是纸老虎”。这个评估是1957年11月他在莫斯科举行的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亲口讲的,后来又在中国留苏学生大会上讲过。为了支持这个论断,他当时如数家珍地举出10件国际大事作为根据。这10件大事是:
一、为了战胜希特勒德国和日本,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对苏联作出了让步;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国民党向美国求救派兵援助,美国没敢答应;三、朝鲜战争,中国派出志愿军将美军从鸭绿江赶回三八线,相持三年,双方才同意讲和,但美国不愿签字,又拖了一年,1953年中朝军队突破三八线,美国马上签了字;四、越南战争,法国被打败,开了日内瓦会议,把半个越南划归越南民主共和国;五、苏伊士运河事件,英法出兵进攻,苏联表态反对侵略后,英法缩回;六、叙利亚事件,美国计划入侵,苏联表示反对,又任命了一位元帅援助,美国没敢动手;七、苏联卫星上天,在科技方面占了优势,把美国抛在后面;八、英国退出亚洲、非洲;九、荷兰退出印尼;十、法国退出叙利亚、黎巴嫩、摩洛哥、突尼斯,在阿尔及利亚也没有办法。
第二回评估,大约是从1956年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了修正主义,接着全世界范围内又出现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反动派的“反华大合唱”。
第三回评估是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后。毛泽东认为世界形势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世界应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世界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第二世界是西欧、日本;第三世界是亚非拉其他国家。
毛泽东对国际形势的这三回评估,当然不是单单根据参考报道提供的信息作出来的,但是参考报道在其中起了作用是毫无疑问的。特别是中共中央、毛泽东在不同时期采取的一些重大措施对策,更是和参考报道有直接关系了。
毛泽东解释说,炮击金门,这个举措是对美国实行“绞索政策”,不会引发战争
1958年8月23日的炮击金门,可以说是毛泽东为实现反美目的而调动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一个杰作。
当时,正值美国出兵黎巴嫩,阿拉伯世界告急。金门一打炮,美国舰队立刻从地中海调回印度洋,来加强太平洋第七舰队;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也赶紧飞到台北商量怎样执行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政府并发出对中国的战争威胁声明;苏联领导人不知将要发生什么事,派了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访问中国,探听虚实;西欧各国目瞪口呆,英国表示要进行调解;连越南领导人胡志明也给毛泽东写信询问该怎么办。一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