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遗物珍闻 |
2008-02-29 11:52:54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胡家瑞 |
浏览次数: |
|
|
|
|
补年龄,他们在毛泽东面前不时说些诸如进补养生的话,不管他愿不愿意听。经过这么一番“软磨硬泡”,毛泽东终于态度有所缓和。
毛泽东喜欢喝茶,到晚年时,保健人员便建议卫士在泡茶时放上些许葡萄糖。毛泽东喝过后觉得味道上还过得去,没有反对,大家暗自欢喜。后来,保健人员又往茶水中掺兑柠檬汁,毛泽东也只好慢慢去习惯。
在毛泽东眼里,维生素、葡萄糖既然是营养类药物,无疑也在补品之列。因此,他再三指示有关经办人员,将已作公费医疗处理的药费补交,要求以后不能再发生这样的事。
毛泽东80岁以后,身体已经十分虚弱,有时连举起杯子都很困难,他的手常常抖得厉害。专家会诊后说是肾虚要用补药,于是,便给他输液,输些滋补性的药物,颇为见效。但是,毛泽东不相信这些,坚持“医生的话只能信一半”,坚决反对进补。这样,没输几次,就不得不中断了。
有一次,毛泽东正在吃饭,孟锦云问他:“主席,您为什么不吃些补品呢?吃了确实有用呢。”毛泽东说:“有些所谓高级的东西,我可并不认为有何特殊之处,只不过物以稀为贵罢了。还有一些人有一种很特殊的心理,比如皇帝皇后吃过的什么东西,某某名人常吃的东西,他们就认为十分名贵起来,甚至名贵得高不可攀,神乎其神。所以,那些有了权、有了钱的人是绝不肯放过它的,仿佛吃了皇帝吃过的东西自己便成了皇帝,吃了名人吃过的东西,自己也成了名人。这叫做沾光,这些东西便叫做很稀罕的高级补品。”
后来,毛泽东还多次说到他的“进补”理论。他说:“补品能少吃就少吃,当然,最好不吃。战胜疾病,保持健康,主要还得靠自己身体的力量。”他还很形象、很诙谐地说:“这叫做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睡衣、毛巾被、皮鞋、手杖等
毛泽东是位一生勤俭朴素惯了的伟人。在众多遗物中,最催人泪下的当数一件毛泽东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1971年每年春秋两季都穿用的木絮棉睡衣,这件睡衣补了又补,补丁达73个之多,俨然一件百衲衣。
和衣服一样,毛泽东用过的一床打了50多个补丁的毛巾被,由于旧到无法进行正常的清洗,当年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只好先把它放到肥皂水中浸泡一下,然后每人拿一个角在清水中来回晃动几下。这样自然不会洗得太干净,但毛泽东在诸如此类的生活用品上从不计较。
毛泽东用过的毛巾,上面已经破了3个小洞,但他仍舍不得换掉。关于毛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1947年,转战陕北的时候,毛泽东当时洗脸洗脚都用一条毛巾,卫士李银桥劝他买条新的,他却开玩笑说:“我们行军打仗,脚比脸辛苦,如果把它们分开的话,那就不公平了。”李银桥笑着说:“那就买条新毛巾擦脚吧。”主席严肃地说:“账可不能这么算,我多买一条新毛巾,那算不了什么,如果全军每人都节约一条毛巾的话,我们就可以多打一个沙家店战役了。”
毛泽东在日常生活中一贯坚持用多少买多少的原则。上世纪50年代,工作人员为他添置了4双皮鞋,他说:“太多了,够穿一辈子了,以后不要再买了。”此后,他果真不再添置新皮鞋了,纪念馆中展出的皮鞋是他一直穿到临终的棕色皮鞋。
毛泽东反对送礼,将别人送的礼物大部分交给了国库,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收过一些东西。展品中有一件当时还很稀罕的鸭绒枕头就是宋庆龄送的。事情的简单经过是这样的:毛泽东到了晚年,习惯卧床看书,但是床的靠背太硬,他就将战争年代用过的旧军毯搭在床头的木架上,在背部和肘部塞上一个荞麦枕头,就做成了一张具有沙发功能的软靠背。宋庆龄知道他有这么一个生活习惯后,就送给他一个高级的鸭绒枕头。毛泽东欣然收下,并在一个冬天,精心挑选了一些大白菜送到宋庆龄居所。
毛泽东出行时,一般都带上手杖。他一生喜爱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