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亲情,大爱无边:周恩来总理的亲情世界 |
2007-10-09 22:21:20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 |
浏览次数: |
|
|
|
|
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恶现象,因此,执政后,作为总理,他首先对自己情深意笃、患难与共的妻子高标准严要求,从不以亲密无间的夫妻关系代替严肃的政治关系。新中国诞生后,一大批巾帼女杰走上了各种领导岗位,论才华、威望、资历,邓颖超在政府里任一个部长谁也不会有疑义。但周恩来却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到政府里任职。”1955年确定工资级别时,中央批准邓颖超为五级,但周恩来却把她压为六级。1974年,毛泽东批准邓颖超任人大副委员长,但周恩来却又把批示压了下来。总理的想法和做法,得到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邓大姐知道总理这样考虑问题是对党的事业负责,是在慎重地对待人民赋予他手中神圣的权力。
周恩来历来十分注意不受亲属的一些错误思想所左右,他曾说,“对亲属,到底是你影响他还是他影响你?一个领导干部首先要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你不能影响他,他倒可能影响你。”因此,他给自己的亲属私定十条家规: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到北京看望;来者一律住机关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就餐;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准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汽车;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来办;生活要艰苦朴素;不许说出与周恩来的亲属关系来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早在新中国诞生前,周恩来的兄嫂曾想让他给找个职位。他在回信中的答复是:“人生赖奋斗而存。”新中国成立后,他身为国家总理,但对亲属从严要求,绝不允许仰仗他的权力和地位,有任何特殊。他的亲属们到越边远、越艰苦、越基层的地方,越符合他的要求。周恩来的一个侄儿,在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后,留校当了教师。女方在淮安县工作,组织上为了照顾夫妇关系,把女方调到北京来。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做两人的工作,说明这几年遭受自然灾害,中央调整国民经济,北京大量压缩城市人口,他们也要带头执行。并对他们说:任何时候都要防止特殊化,学校里学的东西也可以带到家乡去发挥作用嘛。这样,两人愉快地回到了淮安工作,直到周恩来逝世时,他们还在淮安中学当老师。
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建从内蒙插队的地方入伍了,总理听说后怀疑孩子参军是不是走的后门,就派乔金旺和赵炜同志去了解情况。他们问北京军区机关的招兵部门,都说没有首长打过招呼。又去新兵团找到秉建,秉建说:“并没有人打什么招呼,是我自己报名,经过体检、政审等正常手续参军的。”乔和赵说:“你伯伯的意思还是让你回到插队的地方去落户,怎么办?”秉建说:“伯伯要我回去,我就回去。”乔和赵又问:“你已穿上军装来到北京了,再回去想得通吗?”秉建说:“那我得听伯伯的话。”乔和赵回去向总理汇报,总理坚持让侄女回原来插队的地方去。乔金旺同志后来回忆说:总理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希望秉建在那里扎根,热爱那里的土地和人民,真正为他们做些有益的事情,而不是做做样子,拿那里当跳板;二是为抵制当时很多高干子女为逃避上山下乡,走后门参军的不正之风。总理一贯主张干部子女应同工农子弟一样,不能搞任何特殊化。
三、超越亲情,大爱无边
周恩来的亲情冲破了狭隘的世俗范畴,融入了广阔无垠的爱的海洋。他的爱超凡、无私、博大,他把爱无遗地播洒给了他热爱的党、祖国、人民、同志、亲人等,而唯独没有他自己。在条件特别艰苦的战争年代,当缴获一点敌人的食品等时,部属给他送来了,他首先想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有没有,机关同志有没有,如果没有,他是决不会自己单独享用的。在危险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别人,舍己为人。有一次周恩来乘飞机飞越秦岭时,由于遇到了强大的冷气团,机翼严重结冰,压得飞机直往下降,密集的冰雹猛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