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朱冬生:为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应约为《纵横》杂志写作长篇纪念文章《刘瑞龙回忆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2019-08-12 11:14:20
作者:朱冬生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20世纪80年代,我在负责《星火燎原》丛书淮海战役书稿编辑工作期间,从1980年起,用了几年的时间,先后拜访过许多参加过淮海战役的高级将领:1981年9月下旬,陪同淮海战役中原野战军运输司令部副政委、后来的海军副司令员杨国宇将军,到刘帅驻地看望了病中的刘伯承元帅,刘帅夫人汪荣华给我们讲述了淮海战役中的刘邓大军;10月上旬,看望了淮海战役主要指挥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大将;11月下旬,在京西宾馆看望了来京开会的、在淮海战役之前任山东兵团司令员的许世友上将;12月中旬,看望了淮海战役华野后勤部副部长喻缦云将军;1982年1月10日,在上海,看望了淮海战役华中支前司令部副政委,后来任上海市副市长、政协副主席的李干成;7月15日,看望了淮海战役中原野战军参谋长李达上将;7月16日,看望了淮海战役苏北兵团司令员韦国清上将。这些老革命家谈到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时,都特别强调支前补给所起的重要作用,这场战役能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胜利,是因为有华东、华北、中原五省千百万人民群众前仆后继、延绵不断的支前补给。正如人们所熟悉的那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在做后勤工作的将领中,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刘瑞龙。

    刘瑞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江苏地区早期党的领导人,曾任南通中心县委书记、通如泰特委书记。1929 年11月,向江苏省委常委李维汉、李富春、陈云、何孟雄、李硕勋和党中央代表李立三、周恩来、项英汇报了通如泰地区蓬勃兴起的农民运动情况,省委和中央代表当即决定在该地区发动武装暴动,由此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后他被中央派往川陕革命根据地,先后任川陕省委、红四方面军、西路军宣传部长,红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皖东北军政委员会书记、苏皖边区行署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兼后勤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上海解放后,任中共上海市委秘书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农委书记、政务院农业部副部长。

    从1980年起,刘瑞龙要求我帮他整理他的《淮海战役支前后勤工作》一书,并协助编辑《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就支持到哪里》一文;我还负责编辑出版了他的《我的日记——淮海、渡江战役支前部分》一书。在此期间,我通过他的书和文章以及他无数次与我的谈话,了解了苏、鲁、皖、豫、冀五省千百万人民群众在淮海战役期间自觉离乡背井、心甘情愿、舍弃家园的无私付出,以及他们英勇无畏、不惧生死、艰苦卓绝支援人民战争的豪情壮志。

    现将刘瑞龙对淮海战役的部分追述和回顾记录于此,以纪念70年前淮海战役的伟大革命历程。

    虽来自不同地区,操着不同乡音,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誓愿:“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对国民党进行的具有战略决战意义的大规模歼灭战。人民解放军参战的,有华东野战军 16 个纵队另1个军,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以及江淮、鲁中南、苏北、豫皖苏、豫西、陕南、冀鲁豫军区部队共 60余万人。国民党军投入的兵力有徐州“剿总”刘峙集团等部7个兵团、2个绥靖区、34个军,约80万人。

    刘瑞龙说,这个战役,战场纵横数百里,参战的兵员与民工在百万以上,连续作战几个月,粮食、弹药及其他军需物资的消耗是巨大的,单是粮食一项,每天就要两三百万斤。这些粮食,要靠自己带、就地筹、战斗缴,而主要是靠后方送。作战地区,不仅有恢复区,而且有新区。从解放区后方到作战前线,不仅要翻山越岭,而且要通过水网湖泊,民工缺少现代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靠背扛、肩挑、马驮、车船载。这一切,把大规模现代战争的需要与分散落后的农村经济之间的矛盾突出出来,使我们的支前后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但华东、华中、华北五省对淮海战役的支前是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的。刘瑞龙说,历经战争锻炼的五省人民在“全力支援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统一意志引领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早在战役发起以前一两个月,支前、后勤的准备工作就从各方面广泛地展开了。首先是调集了大批干部,建立起各级支前委员会,组成坚强有力的支前指挥机构。其次是把成百万的民工,完全按照军事需要,组织成一支强大的支前队伍。在这支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里,有华北、华东早已组织起来并且经过济南战役严格考验的老民工队伍,也有华中苏北、淮海等地区首批组织起来的常备民工队伍。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区,操着不同的乡音,但都怀着一个共同的誓愿:“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

    后方广大人民群众日夜不停地赶办粮秣军需,妇女们忙着碾米、磨面、缝军衣、做军鞋,吱吱呀呀的小车队,一个追着一个地向屯粮点和兵站奔驰。这些按照预先计划建立起来的屯粮点、兵站,迅速集结起大量的粮、弹、医药等军需物资。通往前线的道路、桥梁和电话线也都提前修理了,民兵自卫队已经做好了配合解放军执行战时勤务的准备,后备兵团也准备了随时可以补充主力部队的兵员。

    刘瑞龙说,1948 年10 月,他从豫皖苏边区回华东,参加了华野前委会议。会上根据毛主席、中央军委关于淮海战役的指示,就淮海战役的战略部署、作战指挥、各部队主要作战方向、战备物资装备粮食的供给准备,以及战斗动员和统一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具体部署。刘瑞龙说,人民解放军是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不占优势、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进行这次战役的。由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毛泽东的英明决策,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统一筹划和野战军各级首长的卓越指挥,苏、鲁、皖、豫、冀五省人民的全力支援,以及华东、中原野战军和各军区部队的密切协同、英勇奋战,再加上国民党军中爱国进步将士的起义,淮海战役终于首歼黄百韬兵团,继歼黄维兵团,再歼杜聿明集团,以伤亡13 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 55.5 万余人,获得了辉煌的战绩。

    每一个关键时刻,毛主席都会有明确的指示

    刘瑞龙在谈话中说,中央军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支前后勤工作。战役发起前,中央军委就明确指出: 淮海战役比济南战役、睢杞战役规模要大,包括后勤工作在内的作战需要的各个方面一定要充分准备好才能行动。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和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统一筹划安排,华东局、中原局、华北局都发出指示,动员群众全力支前。淮海战役支前后勤工作能做到周密计划、严密组织、科学调度,取得巨大胜利,是因为有一个强有力的支前后勤指挥体系。

    按照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指示,各级建立了强有力的支前后勤领导机构 : 由邓子恢、张际春、李达领导中野的后勤支前工作;华北局成立了以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致远、政治委员韩哲一、副司令员袁子扬领导的冀鲁豫战勤总指挥部;华东局建立了以傅秋涛为主任委员的华东支前委员会;刘瑞龙、喻缦云负责华野的支前后勤工作;苏北兵团政委陈丕显负责淮海战役华中工委的支前工作,并成立以贺希明、曹荻秋、李干成为领导的华中支前司令部。由于各级支前领导机构的建立,支前后勤计划的实施,以及紧张的组织动员,整个苏、鲁、皖、豫、冀五省的支前后勤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刘瑞龙对淮海战役过程中毛主席对支前后勤工作一系列的正确部署,深有体会。他说,在淮海战役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毛主席都会有明确的指示。他印象最深的是战役第一阶段毛主席、中央军委对总前委的电示。电文说,必须争取在当前最有利的态势下,各个歼灭当面之敌,只要我们能在第二阶段中大量歼灭南面敌人,我们就可以全部实现战役计划。这个指示还具体告诉他们:必须准备给予三至五个月的时间,必须准备以几个作战阶段去取得战役的胜利,必须准备全军部队及民工130万人左右三至五个月的粮食、草料、弹药,10至20万伤员的治疗……这些英明的指示,使得淮海战役能够更主动、更有预见地去迎接新的作战阶段的作战任务。

    支前人数是参战部队人数的9倍
 
    现在的人们已经难以想象当年淮海战役支前后勤工作的难度。刘瑞龙说,在淮海战役期间,解放区和临近战区的人民群众克服种种困难,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子弟兵。来自苏、鲁、皖、豫、冀五省的支前民工云集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忍着风雪严寒,破冰渡河,长途跋涉,支援子弟兵作战。运输线上,人如潮涌,车轮滚滚,夜以继日,川流不息,组成一支亘古罕见、气势磅礴的支前大军。后方群众则不分男女老幼,参加冬耕生产,昼夜突击碾米磨面,加工军粮,赶做军鞋、军衣,筹集粮草,照料伤员。整个战役,动员支前民工,包括随军、二线转运常备民工和后方临时民工、碾米、磨面、做军鞋、架线、修路、除歼、反特等人工共 255 万人,前后方用工人数累计,民工总人数是参战部队的 9 倍; 包括支前民工自用每天动用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包括平板车、独轮车、临时租用共88万余辆、包括临时征用、短途接力的担子 35.5 万副、 船13630余艘、汽车 257 辆,向前线共运送了 1460 多万斤弹药、包括支前民工自用部分共9.6亿斤粮食和其他大量军需物资,向后方转移了 11 万名伤病员,出色地完成了艰巨的前送后运任务。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不管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予了参加淮海战役的部队以极大的支持与鼓舞。

    前线战斗胜利的消息就像给民工脚板上抹了油,民工们送弹药、运伤员健步如飞。但是,战役进展比预计顺利得多,屯粮点、兵站、医院常常被远远地甩在后面,运输线大大拉长,小车、挑子、担架怎么也赶不上急行军的部队,这就出现了前松后紧的严重脱节现象。部队自带的粮食吃光了,弹药也消耗很大,而规模巨大的围歼战还正在展开。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一面由部队就地筹措,一面进一步发动群众,将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都组织起来运送粮食,连上前方去的担架也担负运粮的任务。除此之外,还采取了分段运送和直接运送相结合的办法,就近把鲁中南和苏北的粮食迅速抢运到部队。
在鲁中南和苏北地区,几十万民工动员起来了。在最短的时间里,他们把临沂、兖州、台儿庄、潍县、青州及盐阜、淮海地区各公路干线都加修了,还在那些乱石峥嵘的山岭、阡陌参差的平原、河道交错的水网地区,开辟了千万条新的运输线。被敌人破坏的运河大桥也突击修复,洪泽湖、南阳湖、微山湖的渔民、船工也驾驶着船只赶来参加运输。

    胜利召唤着觉悟了的人民,他们干活的劲头更足了。临朐南流区 300 辆小车,每车载粮320 斤,日行60 余里,10 天完成了全程 640 里的运输任务。莒南县运输团 400辆小车赶运 11 万斤白面从山东到江苏,自带的口粮吃光了,还没追上部队,但他们没有动车上一撮白面,忍着饥饿坚持追赶,终于完成任务。民工们排除万难把粮食、弹药送到前线,又及时把伤员运走,大大鼓舞了解放军的士气,11 月 22 日便传出了歼灭黄百韬兵团的捷报。

    刘瑞龙说,考虑到淮海战役的规模非常大,战斗打响后物资前送和伤员后运的任务非常重,仅就华东方向而言,淮海战役总前委和华野后勤司令部就决定,除原来参加济南战役的民工继续参加淮海战役之外,还动员了60多万新民工参加支前。每个纵队都配备了1个担运团,担架 500 副,挑子500 副,3600 多人。仅为华野卫生部就增配了1000副机动担架。在苏皖作战方向承担主要任务的华中支前司令部组织了7500副担架、9000副挑子和1.3万辆小车作为机动。华野后勤司令部也掌握了2000辆小车。战役开始后,淮海战役的战斗一线大概有1.6万副担架、1.7万副挑子、2万辆小车、14.6万多民工。至于第二线及后方参加临时转运的民工,数量就更大了。

    刘瑞龙说,根据战役总前委和华野后勤司令部估算,开战以后部队、支前机构及参战民工等大概有100多万人,以每人每天需要2斤加工粮计算,加上马料消耗,每天就需要500多万斤粮食。按照计划,部队开进前每人只携带3天的口粮,以后的口粮主要靠粮站供应。在这种形势下,在方圆数千里广阔的区域内开辟了10余条水陆运输干线和许多条运输支线,设立了百余处粮站、兵站以及数十处伤员转运站和后方医院。华野和各支前机关共同组织第一线粮食供应站,纵队设总站,师设分站,运送粮食的民工运输队伍随部队行动,保证随时供应上粮食。地方工商贸易部门还设立油盐站,每个站保持有3000—5000斤的油盐,按低于当地市价百分之十〜百分之五十的价格卖给部队,保证战士们吃上可口的饭菜。此外,蔬菜、柴草等物资则由部队就地购买、征用或者兑换。支前后勤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具体、全方位的工作,参加支前工作的不仅仅有广大农民,也包括大后方的广大工人,他们在“加强建设、支援战争”口号的鼓舞下,加紧恢复民用和军工生产,奋力抢修公路、铁路、桥梁,使津浦、陇海、平汉、胶济铁路各段提前通车。并及时修复了电话、邮政路线,保证了前方的运输和通讯联络的畅通。

    由于战线飞速移动,战局不断扩大,华野和中野两支野战军并肩作战,参战人员激增,军需物资供应量陡增一倍还多,于是三大战略区合力给予前线以支援。山东、华中所筹粮食运输距离较远,华北局便立即令冀鲁豫区调拨一亿斤粮食迅速南运,中原局也令豫皖苏区大力筹粮,以供应进入该区作战的部队和民工。

    初战告捷的第一阶段

    为了确保淮海战役支前后勤工作的展开,根据邓小平和粟裕的指示,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河北五省的区党委书记和分区司令员、政委以上领导干部统一由总前委指挥。

    11月6日战役打响以后,华野主力按照预定计划从新安镇沿陇海路两侧,追击西撤的黄百韬兵团,并从韩庄、台儿庄一线,突破国民党军的运河防线,促使国民党军三个半师起义;同时,一部进抵徐州东南,堵截国民党军的退路。11日,将黄百韬兵团包围在碾庄圩地区,经过11天的激战,22日将该部全歼。

    11月14日,淮海战役总前委和华东局召开支前后勤工作会议,粟裕到会作了战役形势分析报告。16、17日,华中工委召开支前后勤工作会议,陈丕显、刘瑞龙、曹荻秋、贺希明、李干成等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

    这一阶段,由于事先部队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弹药、物资比较充足,支前后勤工作并未遇到太大困难,但支前工作的压力并没有减少。由于国民党军的败逃,人民解放军施行追击作战,随军运粮的民工、车辆无法跟上,加上该地区连年灾荒和国民党军队长期盘踞勒索,就地筹粮相当困难,曾一度发生粮食紧张。有的部队在短期内一天只能吃到一两顿菜稀饭。根据这一情况,华中支前司令部紧急调整部署,迅速动员所属一、三分区的战役储备粮加速向战区转运,并根据部队分布情况向华东支前委员会和华野后勤司令部提议增设枣庄、韩庄、台儿庄、郯城、新安镇粮站,以供应华野山东兵团各部队;增设邳县、土山、窑湾、皂河、郭集粮食转运站,以供应华野越过陇海线作战的各部队。同时建议各粮站必须囤积部队5天所需要的粮食。刘瑞龙说,粟裕大将1981年10月上旬在与他的一次谈话中说:“华中支前司令部的提议非常好,总前委非常支持,当即部署落实。实践证明粮站供给方式非常奏效,很快杜绝了作战部队可能产生的粮荒。”

    为确保淮海战役华野各部队的粮食供应,刘瑞龙同陈丕显、贺希明、曹荻秋、李干成同志,决定在华中地区建立两个屯粮区:一是江淮的淮(安)宝(应)屯粮区;另一为一、二、五、九分区屯粮区。经过一阶段的运行和实践,各支前机构又将这种运行方式完善和成熟起来,极大地保证了淮海战役各部队的粮食供应。

    淮海战役是大规模的集团作战,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短时期内解决集团式战场部队粮食供应、武器弹药补给和伤员后撤问题,既无规律可循,也无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其难度直比指挥百万军队。
 
    乘胜追击的第二阶段

    11月23日,淮海战役进入第二阶段。华野先后共两个纵队配合中原野战军围歼黄维兵团;另以五个纵队和江淮两个旅挥戈南下,迎击由蚌埠方向来的北援之国民党军。杜聿明指挥的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11月30日放弃徐州,向西南逃窜,12月4日被人民解放军包围在徐州以西的青龙集、陈官庄地区。12月15日,中原野战军将黄维兵团聚歼于双堆集地区。

    刘瑞龙说,11月26日,华中工委和华中支前司令部联席会议研究支前工作。针对当前支前后勤工作的具体情况,陈丕显在会上强调:战役第二阶段已开始,华中支前司令部要进一步加强支前动员及组织工作,并迅速颁布支前动员令。过去我们工作的重点放在运河东边,由于战役发展迅速,未估计到迅速开展到运河以西,工作有点跟不上战役的进展。目前群众已动员起来了,民工至少达到了20 万人。

    在会上,陈丕显还针对支前后勤工作中存在的由于战役发展很快,战区借粮不拿粮票,粮票未到群众手中;货币混乱,新秤老秤不统一,群众有意见;以及部分支前人员对战役的艰苦程度思想准备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第二阶段战役规模大,战场转移速度快,武器弹药和粮食的需求急剧增加,同时部队伤员人数也迅速增加。为确保前运后送工作的顺利进行,刘瑞龙和曹荻秋、李干成指示华中支前司令部和各地区支前办,立即增设部分兵站、粮站、仓库、医院和弹药库,并要求延伸兵站线,赶修公路、铁路、桥梁,切实组织好运河的水路运输,同时要及时架设长途电话线,以确保指挥畅通。

    由于作战双方呈现出犬牙交错的状况,为支前后勤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运输工作极为紧张,后方的粮食、弹药和各种物资一时运不上去,前方的伤员又不能及时运下来,前方缺衣、缺粮、缺弹药,后方各种物资却堆积如山。很多战俘经过短期教育,补入了解放军行列,各部队补充了大量的俘虏,但是原来的衣帽、鞋袜却来不及更换,有时交战双方不分,甚至发生误伤。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支前司令部组织力量,突击抢运帽子、鞋子,先给新补充的战士发解放帽、布鞋,以示区别。对其他各项困难和矛盾,也逐一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各级支前司令部指示支前后勤机关想方设法搞好交通道路保障。许多单位成立了架桥指挥所、架桥队、公路抢修队。据统计,战役前和战役中,共抢修桥梁600多座,保证了千军万马的顺利通过。各兵站汽车队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在歼灭黄百韬兵团后的两昼夜间,汽车队运完了战利品,接着又运送弹药,一夜往返两次,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将大批的弹药、物资和伤员运到目的地。经过这些努力,运输状况有所缓解。

    12月1日徐州解放以后,运输的紧张状况才得到根本改善,主要原因是抢修了由济南到徐州的铁路线,大批粮食、弹药、物资可以通过铁路直接运往前线。同时,对所缴获的弹药、物资可直接由作战部队支配使用。计有各种炮弹5.5万余发,子弹520余万发,炸药10多万斤,还有电话线、防毒面具等,这些物资及时补充部队,应付前线急需。在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分别被围困在双堆集和陈官庄地区以后,补给线相对稳定,运输的紧张状况也就全部解除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余保成:江城子.建国七十周年颂
·下一篇:杨建国:《红色书屋》全国第25家落户蓉城(组图)
·志愿军39军后代举行纪念云山战斗胜利70周年座谈会(组图)
·赵朋洋:志愿军39军后代举行纪念云山战斗胜利70周年座谈会(组图)
·特稿:志愿军39军后代举行纪念云山战斗胜利70周年座谈会(组图)
·浣溪沙 胆魄(外一首) ——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
·盛成佑:浣溪沙 胆魄(外一首) ——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
·特稿:浣溪沙 胆魄(外一首) ——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
·李淑华、马永刚:人民英雄麦贤得参加《为人民服务》全国巡展团解放万山群岛战役胜利70
·特稿:人民英雄麦贤得参加《为人民服务》全国巡展团解放万山群岛战役胜利70周年座谈会
·李业坤:宋维栻创造世界海军史上“用小船打败军舰”的传奇——纪念海南岛战役胜利70周
·特稿:宋维栻创造世界海军史上“用小船打败军舰”的传奇——纪念海南岛战役胜利70周年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冀”在心中 共克“石”艰(图)
毛泽东时代十个世界之最(组图)
毛泽东时代十个世界之最(组图)
李范五和抗联秘密交通线
“三线记忆”主题文化公园在四川华蓥落成(组图)
郭必选:中国精神:八字真言 国之四维——“创造奋斗
特稿:中国精神:八字真言 国之四维——“创造奋斗团
王富志:浙江金华金华雷锋事迹(文化)馆9年来向市民
特稿:浙江金华金华雷锋事迹(文化)馆9年来向市民赠
王富志:王富志好人好事奖授予金华雷锋事迹(文化)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