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江国昌:我的家乡叫常州森庄
2019-12-04 16:46:14
作者:江建昌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中红网江苏武进2020年2月2日电(江国昌)

    “哥,快来看,这一节节红的绿的是什么东西?”扎着羊角辫的妹妹红红的小手中,拿着刚从高墩半腰处掘土玩时捡到的东西,而她哥哥正和十几个男孩在高墩顶边上戴着柳条帽,手上拿着树枝当枪使的玩冲锋抓敌的游戏。

    “快,那儿有敌情,快去看看!”哥哥拿着木头小手枪指挥着,哗啦一下全涌到穿着花花绿绿的小女孩们中间,看见几个小女孩手中拿着几节长短不一、红的、绿的、粗细像粉丝、中间还空的玻璃管,还有一个捡到个方孔小钱。

    “这是什么东西,得拿回去研究研究,我们战斗到此结束,去森庄塘摸鱼吧,记住,会水的下河集中在一块,不会游水的在岸边负责观望!”

    一会儿,清澈见底的森庄塘内泛起了几十处浪花,一个个光着屁股的小男孩,有的在芦苇丛中摸鱼,有的在打水仗,就是被水呛得掉眼泪还拿着芦苇杆子对打呢。几个不会游水的女孩,则在岸边用芦叶做成小帆船放在水里,比一比谁做的小帆船被风吹得更远。有的孩子用芦叶含在嘴边呜呜的吹着不成调的儿歌。

    “看,我摸到的这个虾有你脚趾头粗细的吧!”“我这条鲫鱼有一斤多吧!”“我这河蚌比你脑袋还大呢!”……欢乐的嬉笑声惊动了芦苇深处的几十只白鹭,惊吓得直冲天空,那成群的野鸭更是呱呱地叫着游向芦苇深处。

    傍晚,树梢上的知了刚停了一天的欢唱,那圆圆的月亮就升到了半空,皎洁的月光照得就算是掉在地上的缝衣针都可以捡到,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聚到了靠河边的打谷场上,徐徐的凉风带着浪花中的水珠吹在乘凉人的身上使人心旷体爽。他们有的坐在凳上编草鞋,有的躺在芦席上抽烟,妇女们还带着鞋底哗啦啦的扎着,更有爱好戏剧的还带了笛子、二胡在吹拉着。嗓子好的姑娘、小伙,则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老歌。一会儿年纪大一点的,又哼唱起了锡剧。孩子们跑着、跪着,到处抓萤火虫,装在瓶子里比谁抓的又多又亮呢!

    “娘,白天小妹捡到的是什么东西?”

    “那是女人出嫁时头上戴的凤冠上的珠子,当年我就是戴着凤冠,你阿爹叫了花轿,请了乐师,吹着喇叭接进了江家!”娘一边说着,一边不停地用蒲扇给奶奶赶蚊子,说完秀丽的脸上还泛起了微微的红光。她是否想起了年轻时的美好时光。

    “那东西是高墩上捡的吧,那是过去遗留下来的,以前还有人捡到宝剑、瓦罐、小钱、铜钱的,那高墩上怎么会有这些东西呢?我没事就给你们说说关于高墩还有森庄的一些故事吧!”爷爷拿下叼在嘴上的旱烟筒,吐出一团浓浓的烟雾,森庄村几千年的文明史,就从这一团烟雾中慢慢地展示出来了——

    “森庄村是个古老文明、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2年,东吴王孙权以孝治天下,为防母亲身故葬后有人盗墓,就在东吴各地造了九十九个假墓土墩,而森庄的墓墩较大,当时高有几丈,占地数亩,我小时候看到比我们家的房屋还高呢!据老辈讲埋葬时,墓中间放了6大缸豆油,6大缸米,6大缸水,供墓中的童男童女点神灯和食用,据说三天后,里面还传出微弱的哭声呢!”

    “高墩上长了好多柏树、榉树,1844年闹瘟疫时,一棵柏树就可以做十几口棺材,有一棵小榉树长得有点弯,那伸在旁边的一根小树枝上挂上几百斤重的大铁钟敲响声,几里路外的周庄、南庄,都能听得清敲了几下。高墩还是军事要地,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游击队来森庄活动,就把机枪架在高墩顶上,以防日本鬼子偷袭。”

    “1928年发大水,高墩的东北角塌了一个洞,洞里面黑洞洞的,还有‘嗡嗡’的回响声。”仁良爷爷插嘴说,“刚开始我用撑船的丈篙没捅到底,后来又绑了一根还没有捅到底,吓得我回去后还生了一场病呢!”森庄也许就是‘深葬’的谐音吧!

    “再说说你们今天白天去摸鱼的森庄塘吧,森庄塘占地约一千多亩,周围沟沟叉叉有七十二条,东连滆湖(注:现在叫西太湖),西接运河,我们家造房子的木头,用的就是从宜兴经水路运回的木排。森庄塘的东面有个金鸡村,也就象征金鸡在东方一打鸣就天下亮了。北边有一条沟稍,旁边住着几百人,叫沟稍村。”

    “森庄塘河大水深,每当插秧季节,塘周围布满用布做的风车提水,有牛拉的座车、杠车推水,还有三至九人的人力车水,沿河不知道有多少部车在取水灌溉几千亩的稻田,就连1934年天旱,塘中都有水可用。”

    “森庄塘周边村民的心特别齐,不管是揇河泥还是抓鱼都是在同一天开始,每年的正月初三,有森庄塘的‘塘头’在高处挂灯笼为号,一盏灯笼为起床做饭,二盏灯笼开始吃饭,挂三盏灯笼时放铳三响,四周爆竹齐放,大家一起开始下河揇河泥、捉鱼。森庄塘周边村民很早就知道环境保护,为了防护水土流失,保持塘内河水清洁,鱼虾得以继续繁殖,所以每年到了当年的夏至,就必须停止在森庄塘内的一切生产、作业行为(俗称‘禁塘’),平时就连在森庄塘边放牛、放羊的行为也不允许。有一年森庄塘‘塘头’家的一头牛,没有看管好跑到河边吃草,让村民捉到了,牵到‘塘头’家,‘塘头’了解情况后,毫不犹豫地按照塘规将那头牛杀了,并将肉分给周边乡亲,从此再也没有牛羊到河边、滩头去吃草了。所以森庄塘内的鱼产量相当丰富,鱼塘‘放铳’开禁期间,每天都有十几条渔船满栽鱼虾归来,塘内上百斤的青、草鱼经常可以捕获到,一帮捕鱼的小伙摇着船桨,看着满仓的鱼虾高兴地唱起了不知名的渔歌,引得码头上洗衣服的姑娘泼水嬉闹,而招来的则是丢给她们的几条十几斤的青鱼。”

    “森庄塘每年正月十五有放河灯的习俗,晚上塘内河面上飘洒着数千只各种形状的河灯,有的像鱼,有的像兔,那灯中的烛光把河面照得亮堂堂的,就连河里远处受惊吓而跃出河面的鲤鱼都能看得清。”

    “森庄塘内沟湾交叉,芦苇丛生,河内滩涂、岛屿密布,一般外人进来了就很难再摸出去,而正是有这样的地理条件,太平天国时期这儿发生了长达3年之久数万人的激烈战斗。”说到这儿,爷爷的声音沙哑了!

    隔壁的二爷爷又接着说到:“咸丰十年正月(1860年)村民江正会、江傅林、太学生江正荣等人为避免战乱,召集本地村民和散勇数千人,集结于森庄塘中间,占地十余亩的瓦砾滩上屯粮筑垒抗战三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的五月,有一天天起大雾,尺不见人,塘中滩上人困体乏,太平军几万人趁大雾攻占了瓦砾滩,数千人被杀害于塘中,造成了森庄塘内尸体飘满了河面,血把河水都染红了,场景惨不忍睹。”

    “为纪念森庄村民抗敌保家的英雄壮举,同治七年(1868年),同治皇帝钦赐御碑,命江苏巡抚酹酒十担,以祭亡灵。如今碑还在,美酒香味仿佛还飘荡在森庄村的上空。

    “森庄村当时也被烧光,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以前的村庄树木林立,从外面见不到村中的房屋。林中各种树木(森庄村以树木众多为名,此事以前县志上都有记述),大火以前,村上居住着几千人,不知哪个朝代还出过状元呢!以前这里商铺林立,你看现在到处还可以看到残留的墙基、大树根。现在的森庄村是你太爷爷等三个男人躲于外地没被杀害,后来才回来重建繁衍起来的,解放前我们村上有杂货铺、铁匠铺、粉坊、砻坊、小吃店、豆腐坊等等,做出来的豆腐都用小车推到卜弋桥、奔牛等地去卖,还开有药铺,村上的郎中江仁庆还骑马为四处乡亲看病呢!另外还有好几家茶馆,农闲时或晚上村上人还有临近的乡亲抽空都到茶馆喝茶、听戏、唱滩簧、搓麻将、抓纸牌,几个茶馆都坐得满满的,要是去晚了还坐不到凳子呢!村中间几个大墙门,是后来村里有人考了举人回来建的,那浑厚的大门要一个壮小伙才能推开。”

    “村南边森庄庙里的观音娘娘相当灵验,四面八方的乡亲都要来拜佛求子保平安。徐庄村的吕庚宏,就来给观音娘娘换了一次披衣,来年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庙中用柏树做成的祖始菩萨,平常就慈祥地坐着,但一旦触动机关按钮,立刻就站起来了,祝愿天下苍生平安幸福,每年三月二十四夏溪庙会都要请去巡展。后来在破四旧运动中,拆除庙宇时还从祖始菩萨木体中,取到鹅蛋大小的银胆。”

    “庙里的主持采风和尚是从少林寺来的,那飞檐走壁的功夫十分了得,背靠庙墙,几下就撑到屋顶,叫人看了目瞪口呆,赞不绝口。他带的徒弟江阿苟武功出众,出手一招就打断了号称夏溪武功第一的杨阿大一只胳膊,并能骑着快马从地上抄起七枚小钱。”

    “正月的庙会更是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乡亲都赶来。本村的人还要宴请亲戚来做客。庙会有森庄村十八个小伙组成的龙灯队及舞狮队,那龙身上下飞舞左右摇摆,狮子上跃下跳,让人看了拍手叫好。有一年,森庄龙灯队应邀去厚余参加龙灯会,在厚余桥巧遇厚余龙灯队,两队相遇互不相让,最后两队商定都不准从桥面上过,两边队伍必须从两侧桥栏杆上边舞边走,不能掉下,如果那队掉下必须重来,最后还是森庄龙灯队先行过桥。庙会上呆头呆脑的大头娃娃,翩翩起舞的河蚌姑娘,白发苍苍的老渔翁,飘飘荡荡的渔船还有小伙用两丈高的毛竹撑起的美丽少女,这种叫‘抬阁’的活动,让人看得胆战心惊,那高高的戏台上演的‘珍珠塔’等古装戏围看的人太多,有的都被挤到四周的墙上,有胆大的看不到还爬到树上观看,精彩的表演引得四周观看的人挥帽飞舞,有的还扔鞋比高,每次散场后都捡到几筐鞋呢,戏台旁边十几亩的麦苗都被‘吓得躲到’泥土里,但过后又钻出喜获丰收,供庙中和尚斋用。森庄村西边的凤仙塘占地约几百亩。”

    “凤仙塘的事我来说。”时任妇女队长的姜奶奶抢着说道,“凤仙塘南头圆北头阔,形状像凤凰,河底布满黄色的硬土疙瘩圆圆的像凤凰蛋,河内污泥稀少,在凤仙塘揇一船河泥的时间在森庄塘可以揇五船。传说这里以前是凤凰修炼成仙的地方,凤仙塘的名字由此而来。凤仙塘水质清澈甘甜,咱们祖辈都从凤仙塘取水做米酒、酱油,芳香爽口,味道鲜美,凤仙塘的芦苇叶包的粽子更是清香柔软。”

    “村北头的祠堂是供奉江氏祖先牌位的。”伯父放下手中已编好的草鞋接着说,“祠堂是我们祖先从金坛搬来后造的,祠堂前排是三间平房,中间是三间厅房,后面是三间楼房,祠堂建造得很大,中间的厅柱有箩口粗呢!祠堂里有一棵大银杏树,树杆可背靠五部人推小车,陈毅、粟裕司令的战马还在下面歇息过呢!祠堂南面还有一片柏树坟,1950年镇压反革命,恶霸陶太等人就是在树下被枪毙的。清朝时期祠堂里办了私塾,民国时改办小学,供临近村庄孩子前来上学求知。”

    “抗战时期,1941年鲁毅在森庄中学任教,传播抗日救国思想,建立农抗会,成立了当时锦凤乡第一个党小组,森庄村是她重要的活动基地,引出了江氏三姐妹,江听凤、江林凤、江泉凤三只女凤凰,飞出森庄村奔赴抗日战场。她们参加过茅山地区的抗日斗争,又随部队跨过长江参加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后来又渡海解放浙江沿海岛屿、解放福建等战役。她们英勇作战,为打败日本鬼子,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开明绅士江树方多次掩护鲁毅,有一次看见日本鬼子正在追杀鲁毅,江树方就给了一块头巾,一件花衣服,让她化装成农妇到田里耥稻,巧妙地躲过了鬼子的追捕。还有一次,江树方顶着日本鬼子的刺刀,宁上老虎凳、灌辣椒水,都不说出新四军女干部鲁毅就藏身在家中粮仓的实情。解放后,鲁毅成为浙江省委的一名领导干部,还回森庄来致谢过。当时森庄村是新四军的重要活动据点,延安抗大干部庄志民就长期在这儿活动,打鬼子、杀汉奸、除恶霸。”

    “1944年,森庄村爆发霍乱瘟疫,村上死了四十三人,江再生出资银元数百块,请来和尚、道士去每家洒药去病,并搭台做法事三天三夜,以去病邪。”
“1945年7月,为消灭汉奸、恶霸蒋兆藩(蒋三麻子),村民江卜坤、王金荣、施伙庚等十几名壮年男子抬着担架,跟着新四军48团,冒着枪林弹雨送弹药、抬伤员,为活捉蒋三麻子作出了贡献。”

    “土改时期,森庄村有清末的钦凤乡改为锦凤乡,乡公所就设在森庄村,办公点就设在地主江树方家,领导周围的卜弋、金鸡、周庄、南庄、三星等地的民众进行分房、分地,闹土地革命。因森庄村地主、富农较多,地多人少,按当时的政策,除给原先在村中打工的雇农分了房和地,还从卜弋等地招来没有分到房和地的贫民,从此异姓就在森庄村安家落户了。”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保家卫国,响应毛主席和国家的号召,森庄村有志青年江卜荣、孙德明、余土根、方松大四位男儿,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浴血奋战。朝鲜战争结束后,江卜荣去云南支援祖国的西南建设。余土根到了上海。孙德明因长期趴冰卧雪、钻坑道,被烟火熏得得了严重的肺炎。他在战场上立了好几次战功,得了好几块勋章,退伍回到家乡后病故时,年仅42岁。而方松大则在朝鲜战场朝鲜南镜道上作战时,英勇牺牲在异国他乡。正是由于前辈们的英勇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的气势,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森庄村农民与全国农民一样,在经历了土地改革运动之后,不久就走上了合作化道路,从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一直到人民公社,可以说步步紧跟、不断发展。在这中间,施伙庚、江汉生等先后担任了组长、社长和人民公社大队与生产队的队长等职,为发展当地农业生产、支援国家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

    “1958年大跃进时期,森庄、周庄合为一个村,村民响应政府号召拆掉自家的灶台,一起集体吃食堂;集体召集劳力在地里深翻三尺,昼夜劳动;村集体派劳力去,人工开挖夏溪河;将村上成片成林的树木砍掉,投入小高炉大炼钢铁;由于没按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念干工、农业,加上三年的自然灾害,到1969年农民饭都吃不饱了,村上饿死了1个,还送走了3个小孩,饥饿的小孩饭后都抢着洗碗,为了舔净碗边没有吃干净的米粒和粥糊。”

    “1965年响应国家兴办农村教育,在原先的村公所三间房的旁边,又建了两间,开办了森庄农中,设初一、初二两个班级,学生42人,任教老师4位,张志坤任校长。1968年又将停办的森庄农中,拆建为森庄大队礼堂,朝南八架6间,东头一间为大队医务室,有盛锁章、江国元、蒋荣娟任出脚医生。”
“1969年12月,夏溪乡集中了数千名劳力,用一个月时间,人们用钉耙锄,肩膀挑,挑出了一条长约6里,宽约20丈,深约2丈的森庄浜河。为了响应党中央深挖洞、广积粮和支援亚、非、拉的口号,1970年将森庄塘平成稻田,新建了夏溪良种繁育场。”

    “1970年,森庄村东面大河上的桥造好了,森庄村也通上了电力设施,农田灌溉条件好了,粮食丰收了,当年就向国家上交了十几万斤的麦子和稻谷。那天,上百人用扁担挑着公粮到夏溪粮管所去交粮,快的人已到了粮站,慢的人还才刚刚起步。交公粮的队伍一路上哼着号子,好是壮观。”

    “1975年,森庄村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十月份在夏溪公社演出,有江卜祥、江留庆、谢博俊、薛琴芳主演的‘木匠迎亲’的节目,获得了演出第一名。”
1976年,森庄村民率先种了柏树、杨树小苗销往甘肃、宁夏等地,1980年改革开放了,村民更是家家户户都在承包地上种上了各种花卉苗木,村上有十六位男女经纪人,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把自产的花木销往全国各地,村民江勤俭、王阿娣80年销量有二、三十万元,还受到夏溪花木公司的表彰。现在还有好几个农民绿化队在全国各地做绿化工程,有的年产值都要超亿元。像村民江国元的绿化工程因质量优等,多次受到山东省公路厅的表彰。还有三家园林设计、预算公司,其中村民刘青的设计公司还开到了西安,每年有近千万的产值。二十世纪后,花木经纪人更是业绩倍增,比如吕翔有一年绿化工程超亿元,孙书根、施建生等人的绿化工程和花木销售产值都超千万元。2010年,全村苗木销售和绿化工程产值超三个亿。第一任夏溪花木公司总经理曾说过,夏溪的花木产品远销全国,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木之乡,是靠森庄的花木经纪人闯出来的。

    因为党的政策英明,改革开放后村民的花木种多了,销路广了,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了,从80年代末开始村上基本上都盖起二至三层的楼房,通了电话,骑上了自行车、摩托车。二十世纪农民更富了,现在基本上家家都有空调,外出办事开着小轿车,还有好几户盖起了造价几百万的别墅,大部分家庭还在城里买了商品房。村民们都说,今天的这一切,一是靠党的富民强国好政策,二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换来的。他们都信心满满,今后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李学叶:农村合作事业的排头兵——王彦彬同志先进事迹
·下一篇:余滨、江山:国家宪法日迎来“法治天下·爱我中华”书画展(组图)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海丰县慰问李国珍烈士亲属(组图)
海丰县慰问李国珍烈士亲属(组图)
承周:海丰县慰问李国珍烈士亲属(组图)
特稿:海丰县慰问李国珍烈士亲属(组图)
四川省芦山县“生产队微信群”助推冠状病毒疫情防控
骆志勇:四川省芦山县“生产队微信群”助推冠状病毒
特稿:四川省芦山县“生产队微信群”助推冠状病毒疫
四川省芦山县:抗疫快板广流传(组图)
骆志勇:四川省芦山县:抗疫快板广流传(组图)
特稿:四川省芦山县:抗疫快板广流传(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