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求真:抗大之魂——参观前南峪何长工旧居随想
2017-10-09 15:07:15
作者:求真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屋子正中挨墙放着一个有四五尺高、两米多长的木制的黑色条几,上面已经没有了光泽,显得很陈旧。条几的右侧放着一盏旧式的马灯。里边还有引燃的捻子,框架和玻璃罩还完好。条几前面正中放着一张一米多高的没有抽屉的四方桌,是暗红颜色,也已经没有了光泽。有的地方能够看出红色,有的地方已经露出了木头的本色,斑斑驳驳。桌子左右两边各放着一把老式的黑色的圈椅。表面也很暗淡,能够明显看出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右侧是一个有一米左右高的大土炕,土炕上铺着一领苇席。土炕正中放着一个方方的差不多一米见方一尺高的矮桌,桌子上放着一盏煤油灯。土炕的前面正中炕沿下,是一个烧火的炕洞口,冬天从这个口里放柴进去烧火取暖。土炕里边的墙壁正中央,是一个木制的方格子型的大窗户,窗户上粘着一种白色的纸,来挡风。墙壁是用泥巴掺着捶得很软的麦子的秸秆涂抹的。房顶上是木制的椽、檩、梁,已经变成黑色的了。屋子收拾得很干净,墙上挂着几幅黑白的照片。屋地是用土打结实的。屋子里就这么简单的摆设。屋子收拾得很干净。这是太行山区浆水镇前南峪村的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屋里的摆设是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农村里最常见的家具,在现在农村的家庭里几乎已经绝迹了。

    看着这些简单的摆设,怎么也没法和屋子主人叱咤风云、带领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队干部,活跃在广大的抗日战场上,令曾经狂妄不可一世的日寇最高司令官也闻之丧胆的主人的身份联系在一起。这里就是抗大总校的副校长、教育长何长工在前南峪的住所。就是在这简陋的、陈设简朴的屋子里,一次次制定教学方案,反复推敲课程的设置,如何让学生能够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和本领。研究如何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让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地投身到抗日的民族解放的伟大的斗争中去。如何让解放区的人民拧成一股绳,积极生产,积极支援前线的作战,为前方将士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研究制定如何对付敌人的作战计划,如何保存抗大的有生力量,与敌人灵活机动的周旋,最后寻机消灭敌人。把狂妄的敌人的一次次扫荡粉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能够最有效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斗争中去。

    就是在这样简陋的办公环境中,何长工与副校长滕代远、政治部主任张际春领导了抗大的进步与发展。从抗大培养出的大批军政干部,成为人民军队和抗日民主政府的骨干力量。他们活跃在敌后各个战场,带领部队、民兵和广大群众,开展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打伏击、毁碉堡、破公路、扒铁路、炸桥梁、拔据点,打得日、伪军人仰马翻,魂飞胆丧。因此,日寇把抗大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下狠心要“消灭抗大”。当时侵华日酋冈村宁次曾声称:“消灭了抗大,,就是消灭了边区的一半”,“宁肯牺牲2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牺牲5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

    就是在这样简陋的办公条件下,从1940年11月,抗大到达冀西太行山腹地的邢西县(现邢台县)浆水镇一带。到1943年1月24日,抗大总校师生重返陕北,抗大总校在浆水驻防了两年零三个月,创办了六、七、八三期。培养了8000多名军事、政治干部,其中109位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在此期间,为了适应敌后办学的新形势,便于在游击环境中进行教学,总校将原有机构进行调整,增设团、营军政主任教员,连队驻队教员,,从组织上保证营、连能在流动中进行独立教学。1940年12月,抗大第六期毕业,朱德总司令特为毕业学员题词:“努力工作,造成铁的干部,准备反攻。”在此期间,何长工和战友们积极筹划,精心准备,抗大举行了校史上最隆重的五周年校庆活动。1941年6月1日,抗大迎来了5周年纪念日,为了全面总结"抗大,抗大,越抗越大"的办学经验,为了宣传抗大创办5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和对抗日战争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也为了扩大抗大在中国国内外的政治影响,抗大总校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在前南峪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

    朱德、彭德怀、左权、罗瑞卿等首长以及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为大会题词。邓小平、刘伯承、杨秀峰等首长在《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了纪念文章。《新华日报》(华北版)特为校庆发表了社论并开辟专版,《解放日报》也刊发了对校庆盛况的报道。罗瑞卿还代表十八集团军总部专程赶来参加了庆祝大会。

    为配合校庆活动,还举办了为期8天的展览会,陈列出各种模型、实物和图表4500多件,系统地介绍了抗大五年来所走过的历程,全面地反映了抗大教职学员的学习、战斗生活,完整地总结了抗大的办学经验。

    纪念活动历时7天,在此期间,誉满华北的抗大文艺工作团举办了多次专场演出,演出了"东征记"、"青天白日"、"大学教授"等剧目,方圆几十里的群众扶老携幼前来观看,,每场观众达万人以上,使抗大事迹得到了广泛传播。校庆是抗大挺进敌后办学成就的总汇报、总演习,是抗大5年来优良校风和革命精神的演示。这次活动,扩大了抗大的政治影响,充分证明了抗大不仅仅能在敌后这种残酷的环境里生存,而且能够茁壮成长、发展壮大。

    就是在这样简陋的办公环境中,何长工和他的战友们,拟定了新的招生计划,调整好了师资在1941年1月28日,抗大总校第七期开学。何长工和战友们又遵照)中央军委特别指示,要求总校“坚持在华北训练部队干部,着重训练上级干部,训练参谋人员,培养教员,有计划地编写教材,整理总结教育经验,加强对于分校的领导”。何长工和战友们积极调整教学计划和安排,这一期专门开办了参谋训练班和教员训练队,而且,特别强调了学校的正规化建设。过去教育计划由训练部门自行制定,这一期则先由训练部门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拟写草案,然后由何长工以及学校的其他校级领导召集有关部门的领导认真讨论、修改,最后再经何长工和学校的其他首长进行修订,正式颁布,在全校贯彻执行。这一期凡是教育计划规定的课程,都由校首长分工主持,召集各科目的教员集体讨论,指定有造诣的教员执笔写出初稿,经教材编审组审查通过,最后由校首长审阅批准。这一期共编印出版教材41种,发行18000多册,创下了抗大创办以来之最。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和部队教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套教材被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誉为“敌后教育的灿烂之花”。同时,抗大坚持以教育为中心,贯彻“少而精”、“学为战”等教学原则,开设图书馆、文工团等机构,坚持敌后正规化办学。抗大的各个部门就是在非常简陋和艰苦的环境中办公,同时抗大培养出来的学员的素质和军政水平又是一流的。

    就是在这样简陋的办公环境中,何长工和战友们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抗大总校把在艰苦条件下保存和培养干部、准备反攻作为第八期的主要任务。1942年5月1日,抗大总校第八期在邢台县浆水镇举行开学典礼。第八期学员主要来自八路军总部直属队、一二九师、晋冀豫军区等机关和部队的干部以及少数抗日根据地知识青年和地方党政机关干部,共计1067人,分为上干科和基本科。

    这一期学员大多是从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中选拔来的工农干部,大都经过长期战争考验和实际工作的锻炼,有比较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工作经验,政治觉悟高。但也有其弱点,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为此,何长工在主持制订教学计划时,从学员的实际出发,规定上干科和基本科的教育时间都是两年:第一年,按文化程度编队,着重进行语文、算术、历史、地理、自然等课目的文化教育;第二年,再按其入学前的职务、工作性质进行编队,进行军事和政治理论等课目学习,以提高他们的军政素质。对于知识分子干部则单独编队,采取适合他们的一套教育办法:第一年着重组织他们到农村和部队基层中去体验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接近工农群众,树立革命的人生观;第二年则进行军事课和政治理论课的学习。

    回忆往事,第八期有学员如此评价:“何教育长确实长于教育!他有教无类,确实有一套!”

    彭德怀、刘伯承称赞:“长工同志,你真‘神’啊……”

    1942年8月,滕代远调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中央军委任命何长工为代理副校长,任命张际春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这时,何长工事实上是抗大总校的第一号领导。

    就是在这样简陋的办公环境中,何长工和他的战友们,根据敌强我弱的特点,运筹帷幄,进行制定了对付敌人的反扫荡作战方案,1942年5月,驻华北日军以25万人的兵力,采取"铁壁合围,捕捉奇袭"战术,对十八集团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在地太行根据地北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其中抗大总校也是他们"围剿"的主要目标。5月19日~ 24日,日寇派遣六七千人,分四路合击抗大总校驻地,妄图一举歼灭抗大。

    为了避免同敌人主力遭遇,尽量减少伤亡,何长工亲自制定对敌作战方案,然后和其他的学校领导形成一致的意见,决定各大队分散行动,利用有利地形与敌人周旋。针对敌军队形密集的特点,全校分为几个独立单位,多路转移。校部直属机关转移到路罗与浆水之间的白云山密林峡谷中,利用山地优势与敌人周旋,经过连续行军,安全到达一分区驻地。上干科学员大部分是一二九师营以上干部,都是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指挥员,他们采取同敌人"小转圈"和"大换班"的方式,两上两下太行山,甩掉了敌人,安全跳出重围。基本科向北转移,只一个夜晚就转到北路敌人的后面,到达了安全地带。抗大陆军中学的师生,一直穿插在深山密林中与敌人换位置、转山头兜圈子,开展声东击西的"麻雀战"。

    抗大跳出包围圈后,配合八路军十一旅、三八五旅和三八六旅将士,对敌人空虚的老巢内丘、赞皇、临城、邢台黄店、沙河褡裢镇一带据点,进行猛烈袭击,炸毁几十个碉堡,击毙日伪军1000余名,缴获大量战利品。敌人闻讯急速撤退,我地方武装和抗大留守人员,抓住战机,尾追截杀,八路军与抗大主力则分兵阻击、包抄,使敌人前后挨打,伤亡惨重。抗大在两个多月的转战中,边战斗边学习,配合主力部队歼灭日、伪军17000余人,彻底粉碎了日寇的“拉网扫荡”,6月底,胜利返回浆水镇前南峪。

    抗大总校成功地粉碎敌人的“围剿”,捷报传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十分高兴,致电抗大表示祝贺。毛泽东说,有了抗大我们腰杆子就硬了。朱德同志也说,我们在延安要为你们开庆祝会呢。

    抗大深入敌后办学,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日军将其主力转入华北战场,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分割、封锁、"扫荡"和清剿,推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抗大在极其困难、险恶的环境中,锤炼了"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敌后的战斗环境,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教育与实战相结合,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拓宽了办学的路子。通过战争实践,充实、验证和发展了军事理论,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抗大在敌后办学,直接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抗大教职学员十分重视发扬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和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就是在这样简陋的办公环境中,何长工认真思考,细致谋划,拿出了成熟的方案,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新的战略部署。1943年1月6日,为最大限度地保存干部,准备进行战略反攻,中共中央电示抗大总校:连以下干部及陆军中学留在太行抗日根据地,重新成立抗大第六分校,其余营以上干部学员及抗大在职干部,携带重要的图书资料及部分资金,,返回陕北继续办学。1月24日,抗大总校1000多名人员,在何长工率领下,冒着严寒向陕北绥德挺进。

    抗大总校从邢台县浆水镇驻地开赴陕北,须横跨河北、山西、陕西三省,穿过白晋公路、同蒲铁路、汾河、太汾公路、离岚公路等七道封锁线。尤其是同蒲铁路到汾河西岸这一带,日伪军碉堡林立,封锁十分严密。由于准备工作充分、细致,接送部队掩护得力,抗大各级领导指挥灵活,队伍穿越封锁线隐蔽、迅速,在敌人的碉堡群中寻隙穿插行进,历时40多天,行程1000多公里,终于在3月上旬胜利地西渡黄河,回到了陕甘宁边区。

    抗大总校返回绥德不久,彭德怀、刘伯承顺道看望了何长工等抗大总校的同志。他们风趣地赞扬说:“长工同志,你真‘神’啊,过去在红军九军团时你就很会钻;这次你带抗大1000多人,通过一百二十几里的封锁线,还在敌占区住了一夜,既没有暴露,又没有损失,硬是给你们钻过来了。你们真有办法,实在了不起!”

    就是在这样简陋的办公条件下,何长工和他的战友们培养出了抗大精神。何长工与学校的其他领导,能够始终坚持在抗大建校之初,毛泽东亲自为抗大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培养和锻造出了伟大的、在抗战烽火中所放射出璀璨光芒的、历史将永远铭刻的抗大精神。即勇当民族先锋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抗大精神的核心。敢于夺取胜利的英勇战斗精神,这是抗大精神的精华。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抗大精神的特色。勇于牺牲自己一切的无私奉献精神,这是抗大精神的崇高风范。

    在这样简陋的办公环境中,何长工和战友们把抗大学员培养成了中华民族的抗日先锋队,抗大始终坚定地站在抗日战争的最前沿。培养了抗大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了学员抗战必胜的信念,成为披荆斩棘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坚定的革命信念,再加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使抗大的学员成为“文武双全”的干部,既会打军事的冲锋,又会打政治的冲锋,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抗大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抗大没有教室、礼堂、桌椅,没有教学设备,更谈不上教学仪器,其困难程度在世界教育史是独一无二的,抗大的学员们自力更生,把大石洞改造成教室,在石壁上凿出大石板做黑板,桌椅讲台均用石头制作等。“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是当时情况的写照。但是,学校虽然学习、生活非常艰苦,因为大家有理想,有目标,受远大的革命志向和崇高共产主义理想的鼓舞,所以抗大到处洋溢着朝气蓬勃、愉快向上的欢乐气氛。

    抗大学员们“勇敢、坚定、沉着,向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坚决地为全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英勇奋斗。他们身上具有的这种伟大的牺牲奉献精神,是战胜一切敌人的强大动力。

    何长工和战友们,在简陋的办公环境中,与抗大的学员们同甘共苦,教育和引导抗大的学员们能够正确理解“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含义,并且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抗大学员们来自五湖四海,却亲如兄弟姐妹,凝聚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他们在共同的革命理想的基础上,互相体谅,互相尊重,他们深深地懂得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人才。他们懂得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结合作的力量却是巨大的,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训练。精诚合作,团结互助,具有了无比强大的力量。

    抗大的学员们深深的懂得这里的紧张,不是在今天容易发生误会的那种神经紧张的意思,这里的“紧张”是兴奋、振作的意思,就是俗话说的“打起精神来”。紧张,使他们的集体高效有序,紧密协同一致。紧张,是要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体现军人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使这个集体能够高速运转,不出现懒散风气,精神上只争朝夕,不无动于衷,行为上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无论在平时还是特殊状况下,都能拿得出手,拉的出去。

    抗大的学员们总是对工作和学习严肃认真,勇于负责,一丝不苟 。他们懂得,严肃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精益求精和严守纪律的工作作风。就是对自己的工作要高标准严要求,有一种追求至善的精神,整体科学,细节完美。就是要一切都要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时刻用条令条例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抗大的学员们始终能够)营造轻松乐观,友好互助的环境,使大家能够积极工作,愿意工作,乐于奉献,他们始终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乐观向上的心态。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在抗大的学员中产生了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对所属的每名学员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熏陶着每个人,凝聚着每个人。

    何长工和战友们,就是在前南峪简陋的办公环境中,把抗大的学员们培养成了中华民族的“精英”。正如抗大的校歌所唱的: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活泼、严肃,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
    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
    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站在何长工简陋的旧居里,我不由想到,我们现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几乎都是当地政府投资盖的最好的建筑,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学校领导的办公条件也越来越舒适,有高级沙发,高级橱柜,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有各种先进的软件帮助,可是,有多少学校领导能够像何长工一样,始终坚定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积极运筹谋划,尽心尽力,能够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让学校在正确的轨道上,高效的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呢?有多少学校能够像当年的抗大一样深深吸引广大的爱国青年,让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为祖国、为民族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呢?有多少学校能够把莘莘学子培养成健康的、乐观的、品格高尚的、令人敬重的人才呢?现实是,我们现在很多学校的领导,整天忙于应付上边的检查,忙于如何出名,忙于如何宣传自己。心里一个主要的盘算,就是学生们在学校别出事就行。常听到人们在下边议论,有的学校的校长,不光不尽心尽力的谋划教育教学,还让全校师生一起造假,欺骗上级行政部门。有关部门不允许公办学校里办校中校,有的校长便绞尽脑汁,采用欺上瞒下的手段,变相地办校中校,收取高学费,昧着良心赚学生和家长的钱。上级有关部门反复强调学校不准给学生统一订课外的辅导资料,,而有的学校却照订不误。甚至强迫学生订几套。学校按优惠价付给资料供应商,却按高价卖给学生。从中赚取差价,装进校长自己的腰包。有人给某学校校长算过一笔账,每年从给学生订的资料中拿的回扣,就是一般老师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收入。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陈龙狮:新四军研究会第七届公祭活动在铁军纪念园隆重举行(组图)
·下一篇:杜秀文:纪念晋绥老前辈郭明秋阿姨诞辰100周年(组图)
·特稿:抗大之魂——参观前南峪何长工旧居随想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中红网主办第二十一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
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由吴
江山、杨建国、布铁威: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
特稿: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
特稿: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
周恩来故居喜获珍贵周家资料(组图)
青春跟党走 砥砺奋进“120”(组图)
“人民军队忠于党,铁军热血铸军魂”——北京新四军
赵朋洋:“人民军队忠于党,铁军热血铸军魂”——北
特稿:“人民军队忠于党,铁军热血铸军魂”——北京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