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李生明>>正文
回望延安
2005-10-09 10:32:44
来源:红色旅游网
作者:李生明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其实,激动是从壶口开始的。听:“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土枪洋炮,挥动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归。中国共产党下定了誓死之决心,挥臂喊出了“抗日救国”的时代最强音,要坚决把日本侵略者赶回老家去!
    离开壶口向西百十来里,当年八路军359旅奉命铸剑为犁的南泥湾到了。1941年,继年初的“皖南事变”后,日军疯狂“扫荡”,国民党严密封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财政拮据,粮弹匮乏,“我们曾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里没有被盖”(毛泽东语)的艰辛境地。“是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于是,毛泽东挥笔写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大字,一场起死回生的大生产运动由此而发。
    又行百里见宝塔、见窑洞、见杨家岭、见枣园,我的兴奋点、我的高峰体验、我的盛年热血在不断递进、攀升、上涌、沸腾。
    在延安,更让我心跳的是见到了窑洞。
    斯诺,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记者,于1936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入窑洞造访了毛泽东,之后便诞生了一部风靡欧美、让全世界知道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陕北,竟然有一大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引人入胜故事的不朽著作《红星照耀中国》。
    说到窑洞,我还想到了??张思德,一个普通的革命战士,毛泽东的警卫班长,于1944年夏天带领一班战士在安塞石峡峪烧木炭,因新挖的窑洞塌方而牺牲。
    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窑洞里的油灯是最明亮的。毛泽东在陕北、延安的窑洞里厚积喷发,撰写了112篇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雄文,占到《毛泽东选集》1?4卷所收入158篇文章的十分之七。尤其值得一书的,是1942年春天开展了意义深远的整风运动,毛泽东首次提出“党风”这个概念,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经过整风,彪炳史册的领袖们把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政党,改造成一个具有组织性、纪律性和无比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工程,“毛泽东思想”脱颖而出。
    延安宝塔不见有多高大,延河水也不见有多雄伟,延安的自然风光更不见有多秀美,但是,延安却有神圣的灵气。我们倒不想以此来验证两千多年前司马迁的预言:中国的举业者,必是“取源于南,收功于北”。尽管司马迁依据的也许是朦胧中的地缘政治原理,而不是什么宿命论,不过,信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史观的中国共产党人,是遵循着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导师“为大多数谋利益”的全新理念,经过九死一生的浴血奋战才奠定伟业的。假如当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不失败,中国共产党还是要抗日的,不过,抗日的历史会依据当时的情势而重新改写,并且也能取得最终胜利,或许会“收功于南”。这里,要害的问题是党的宗旨和旗帜,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具有的那么一股子劲,那么一种拼命精神。“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我们站在宝塔山上远眺:思接千古、俯仰天地的黄帝陵,诞生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点燃了华夏文明的第一缕烟火。近看:当年印度援华医疗队在赴延安途中的一幕仿佛就在眼前:在从西安到延安蜿蜒起伏的八百多里崎岖山路上,在一条条根系似的黄土小路上,一队队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青年队伍,用意志和鲜血铺就了一条信仰之路、理想之路,队长爱德华先生不禁赞叹:“奇迹,奇迹,这简直是奇迹!这是20世纪中国的耶路撒冷!”“万重山,艰又险,仰望延安上青天,延安路上人如潮,青年男女浪滔滔”。百川归海,天下归心,“到延安去!”救亡路上的勇士如此不绝如缕,中国革命能有不胜之理?
    自古执政有规律,得民心者得天下。当我在杨家岭的窑洞里看到那一页页发黄的厚重历史记录时,在枣园后沟的操场上听到60多年前激越的安塞腰鼓鼓点时,在延安革命博物馆里看到“一手拿枪杆,一手拿锄头”的359旅战士的英雄形象时,在一块碑文上看到最打动人心的那句“只见公仆不见官”的诗句时,在中央党校看到那一孔孔学员窑洞时,在有关资料上看到转战陕北途中毛泽东那句“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亲笔题词时,听到毛泽东临离开陕北、眺望莽莽黄土高原,深情地说的那句“陕北是个好地方,陕北人民真金子”时,我激奋,我流泪,我长久伫立,我不得不再一次思考:1935年从南方密林深处开来的那一支仅有3万人的疲惫之旅,何以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发展到百万之众?
    延安是一颗心脏、一个摇篮、一所学校、一座熔炉、一部书;延安是一条精神纽带,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一部光照日月、启迪后人的思想宝典,一种超越时空的民族魂魄,一座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心灵家园。延安的山沟窑洞里出真理,延安的真理是永恒的。延安使人激情磅礴,延安使人青春永驻。在有限的时间里,我注意到:我们每到一处,在我们的周围都簇拥着一群群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一批批风华正茂的学生;这些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口音的参观者,无不怀着朝圣的心情在宣誓,在追思,在探求历史和人生的真谛。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大寨行
·下一篇:千古文章是人心
·李生明:柏坡岭上寻伟迹
·李生明:回望延安
·今日大泉山
·千古文章是人心
·大寨行
·大泉山,何时再振雄风?
·感受大泉山
·难忘延安
·平型关寄情
·太行行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中红网主办第二十一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
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由吴
江山、杨建国、布铁威: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
特稿: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
特稿: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
周恩来故居喜获珍贵周家资料(组图)
青春跟党走 砥砺奋进“120”(组图)
“人民军队忠于党,铁军热血铸军魂”——北京新四军
赵朋洋:“人民军队忠于党,铁军热血铸军魂”——北
特稿:“人民军队忠于党,铁军热血铸军魂”——北京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