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秀园:思考人生的好场所
参观完陈独秀纪念馆,了解他不平凡的伟大一生,我们缓缓进入独秀墓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名叫《惊雷》的浮雕,浮雕总长60米、高4米。整座浮雕气势恢宏,高度概括了陈独秀的生平事迹。浮雕按照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皖山皖水孕育陈独秀、五次东渡日本求学、领导新文化运动、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和不屈不挠、刚正不阿。
整座浮雕以汹涌澎湃的长江波涛为主线,既寓意着陈独秀一生都与长江分不开(出生在长江边的安庆市,早期参与的辛亥革命活动在安庆、芜湖,创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被捕坐牢在南京,被解除总书记职务在武汉,去世在江津),也寓意着陈独秀不平凡的一生经历。
看完浮雕,最引人瞩目的便是这座汉白玉牌坊。据说,这是安徽最大的五门六柱汉白玉牌坊,牌坊宽19.19米,寓意着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高10.9米,寓意着陈独秀的生日10月9日。五门寓意着陈独秀一生与五有缘,陈独秀一生5次赴日本、5次被捕、当了5届党的领袖、最后于1942年5月去世。牌坊上陈独秀三个字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字体。民主、科学是陈独秀一生追求的思想理念,采用的是陈独秀自己的字体。
汉白玉的牌坊上面镌刻着“民主”、“科学”四个大字。在《新青年》杂志上,当时的文豪思想家们经常强调中国需要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上世纪20年代大名鼎鼎的德先生赛先生,其实就是民主科学的英文简称:democracy (民主) science(科学)。在社会动荡,寻求转型的20年代,陈独秀高瞻远瞩,旗帜鲜明的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掀起一场“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新文化运动。
黑色坎坷不平的墓道,采用黑色的石板铺路,既寓意着陈独秀坎坷不平凡的一生,也寓意着陈独秀在黑暗的旧社会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是何等艰难!
走过黑砖肃穆的步道,我们看到伟岸的陈独秀。铜像采用的是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形象,栩栩如生展示了陈独秀追求民主、向往科学的高大形象。
绕过陈独秀铜像,就是《新青年》雕塑。雕塑正面是该杂志封面,另一面是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他对青年提出的六条希望: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我们拾阶而上,便是陈独秀安息的墓冢。这里,安息着陈独秀与他的原配夫人高晓岚。墓碑上“陈独秀先生之墓”七个大字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体。墓的两侧,各排列32株杉树,喻示着陈独秀走过的64个春秋;5棵龙柏松,则代表他曾经担任过中国共产党一大至五大的总书记和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2013年上半年,独秀园由 “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升格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今天的独秀园是一个集纪念、教育、游览、生态、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园林式红色旅游景点。独秀园的落成和开放,标志着陈独秀再次回归公众视野,陈独秀人生和历史形象将逐步被还原。
今天,来往于安庆的人都会看到安庆市区及主要交通干道上打出的“独秀园”巨幅招牌,慕名参观者络绎不绝。
陈独秀的一生是一本教科书,他的生前身后对后人都有教育和启示意义。人生的起伏、浮沉,或至事业成败,都不能只以一时一事而论,关键的时候要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通,该看淡就看淡、该淡定则淡定。
离开独秀园,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是的,独秀园既是人们了解历史、接受教育的地方,又何尝不是思考人生的好场所和一处别样的心灵港湾?
|